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W.n
对于岛内来说,有分歧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这一次,几个没有现任公职、以个人身份赴北京参加大陆九三阅兵的台湾嘉宾,却让绿营高层口诛笔伐,绿营支持者群情激愤。
参加阅兵,就是几位年事已高的前任官员和学界人士的选择,或者说,是他们不想再装了。台媒9月2日曝光相关人士名单后,台北政坛第一时间以“叛台、违法、可耻”来定性。
曝光的名单里的人都有谁?他们为何让民进党当局如此恼怒?
最后的背影
领头的是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她毫不避讳,确认出席,并已于9月2日抵达北京。同行的还有台湾大学教授苑举正,他难掩兴奋之情。
此外,旺旺集团的蔡旺庭、新党的吴成典和李胜峰,以及劳动党、统一联盟党的代表们也都在列。这支队伍,俨然是泛统派力量的一次集结。
他们的出现,像是国民党那“大中华”传统根基在今天政治舞台上最后一次公开的展演。然而,这场展演却被它出身的政党,看成了一块必须立刻甩掉的政治负资产。
绿营第一时间就给这趟行程扣上了“叛台、违法、可耻”的大帽子。陆委会、外交部门轮番上阵,痛斥此举“背弃台湾民意”,甚至扬言要依据《两岸条例》法办。民进党立委邱志伟更是口出狂言,公开叫嚣“等洪秀柱回来就抓”。
他们的逻辑简单粗暴到令人发指:任何与大陆的接触都等于违法,亲近大陆就是背叛台湾。这种强硬姿态的背后,是“台独”分裂立场驱动的焦虑,他们急于打压异己,制造对立,来巩固自己摇摇欲坠的政治地位。
面对绿营的围剿和大陆的热情,作为“娘家”的国民党,本应是洪秀柱等人最坚实的后盾。但现实却给了所有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国民党文传会主委林宽裕公开发声,冷冰冰地将洪秀柱等人的行为定义为“个人选择”,与党中央无关。
一句话,就将这股传统力量彻底“放逐”出了党的论述体系。这种切割,比绿营的谩骂更伤人。洪秀柱们的“破冰”之旅,最终凸显了他们在党内的孤立无援,他们的象征意义越强,被当权派切割得就越彻底。
沉默是一种算计
如果说洪秀柱代表了国民党的过去,那么党主席朱立伦和他身边的核心要角们,则牢牢掌控着国民党的现在。面对这场风波,他们选择了一种最“安全”也最懦弱的应对方式——集体沉默。
从朱立伦本人,到蒋万安、侯友宜、卢秀燕这些地方诸侯,国民党的权力核心仿佛组成了一个“沉默联盟”,任凭外界风雨飘摇,我自岿然不动,试图用冷处理让议题自然冷却。
这种沉默,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没话说,而是一种精心算计后的生存策略。他们太害怕被绿营扣上“亲中”的红帽子,这在台湾的选举游戏中几乎是致命的。同时,他们又不敢彻底得罪大陆,断了未来的后路。于是,不说话,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这是一种典型的、被短期选举利益驱动的风险规避行为。可代价是什么?代价就是国民党正在丧失定义议题、引领思辨的主动权。它在民众眼中的形象日益模糊、空洞,逐渐变成一个没有核心价值、没有灵魂的选举机器。
外界的批评一针见血,指责国民党这是在“装傻”,为了选票和眼前的利益,轻易地放弃了价值坚守,正在快速失去话语权和民众的尊重。这种失望,比愤怒更可怕。
当这种对外的沉默,与对内的打压结合在一起时,一个更尖锐的指控浮出水面——“暗独”。批评者认为,朱立伦等人本质上与绿营共享着疏离大陆的政治默契,只不过手段更为隐蔽。
他们不敢公开支持统一,也不敢公开反对,就用沉默和模糊来维持现状,这与“不统、不独、不武”的马英九时代相比,又向后倒退了一大步。
压不住的呐喊
然而,权力的真空地带,往往是新力量萌发的土壤。国民党高层的集体失语,恰恰为党内不同路线的挑战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这其中,一个人的名字被反复提及——郑丽文。
在整个国民党高层对两岸议题噤若寒蝉的背景下,作为党主席候选人的郑丽文,却打出了鲜明的旗帜,公开主张两岸交流与统一。令人震惊的是,这样在过去被认为是国民党“正统”的论述,如今却显得如此“异类”。
更让当权派坐立不安的是,郑丽文的这套“异类”论述在党内获得了惊人的回响。一份岛内民调显示,她的支持率竟然高达57%,遥遥领先。这数字背后,是大量基层党员对国民党当前模糊路线的极度不满,和对清晰方向的强烈渴望。
面对郑丽文的异军突起,以朱立伦为首的党中央感到了巨大的威胁。随后,一系列被指控为“程序手段”的操作开始了。党中央被指通过延后登记领表时间、延长党员缴费时限等方式,为劝进另一位候选人卢秀燕争取时间,其真实目的,被解读为就是为了阻挠郑丽文。
郑丽文那套曾经被视为国民党核心价值的统一理念,如今被党内建制派贴上了“激进”的标签。这本身就滑稽地反映出国民党主流论述已经漂移到了何种地步——曾经的立党之本,现在成了需要被严格管控的“危险言论”。
建制派的担忧很现实:他们认为郑丽文的路线会打破党内脆弱的政治平衡,威胁到他们这些传统派系的既得利益。说到底,还是权力斗争。于是,郑丽文和洪秀柱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她们不仅要承受来自绿营的炮火,更要时刻提防来自党内同志从背后“挥出的刀子”。
结语
一场阅兵,就像一剂强效的显影剂,让国民党内部“传统派”的悲情、“当权派”的算计和“挑战派”的呐喊,这三股力量的冲突被彻底暴露在阳光下。这早已不是一次孤立的政治风波,而是国民党长期以来身份迷失、路线摇摆的必然结果。
当权派的“切割”与“沉默”,或许能换来一时的政治安全,躲过几次舆论风暴。但从长远看,一个不敢面对自己历史、不敢容纳内部不同声音、甚至不惜打压自身支持基础的政党,它存在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在两岸关系日益成为台湾无法回避的核心议题时,国民党不能再“装傻”了。它的未来,取决于它是否有勇气结束这场撕裂自身的内战,并对“我是谁”、“我要往哪里去”这些根本问题,给出一个诚实而清晰的答案。
参考信源:
九三阅兵引爆岛内热议!台媒谈九三阅兵:台湾人与有荣焉! 2025年09月02日深港在线综合http://hk.szhk.com/2025/09/02/31808425514983900.html
洪秀柱抵京,出席九三阅兵 京报网2025-09-0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2125312993521372&wfr=spider&for=pc
台媒:九三阅兵,台湾人与有荣焉 环球时报2025-09-0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2134638759662726&wfr=spider&for=pc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