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大学生还是研究生?不要被影视剧给误导了。
在影视剧和文学创作中,凡是碰到秀才,总是给人一种很穷酸的感觉,其实这是错误的,秀才在古代的社会地位并不低。那么把它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学历?211大学生有秀才段位高吗?
要了解秀才的段位,我们首先要知道中国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历经了数百年的演变和发展,不同时代内容不一样,考生段位的称呼也不一样。比如“秀才”这个词,在唐代是很有含金量的,但是到了明清就不行了。
在科举制度中,考生根据其学识和才能被分为不同的等级,而这些等级往往决定了他们未来的仕途和地位。
一般而言,科举制度中的考生大致可分为生员、秀才、举人、进士等几个主要等级。生员也叫童生,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初步阶段,他们通过县试、府试的选拔,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一般在10岁以上就可以参加秀才的选拔考试。这些童生都是在私塾里教出来的,古代没有公办的学校,但是有指定的考试范围,比如四书五经。
童生考试合格后,便可成为秀才,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在学术上有了一定的造诣。
接下来,通过省城的乡试,过了这一关考生们可成为举人,这一等级在地方上已经拥有了较高的声望和地位。
而最终,这些举人还要去参加通过京城的会试,过了这一关考生们可成为进士,这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等级,这些进士往往会被朝廷直接任命为官,开始他们的仕途生涯。
当然还有更高一级,是由皇帝组织选拔的,这一关叫殿试,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在考试内容上,科举制度主要考察的是儒家经典和传统文化,具体的考试科目包括经义、策论、诗赋等。
经义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阐释能力;策论则主要考察考生的政治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诗赋则主要考察考生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水平。这些考试内容的设计,旨在选拔出既有深厚学识,又有实际才能的人才,为国家的治理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做对比了,但是这个对比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待遇上的,一个是学识上的。
在明朝,一个县秀才每年录取人数为20人,通常是三年举行两次,考试人数在200~500人左右,这要看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注意,这几百人是历年积攒下来的结果,很多人复读了十几年才捞个秀才。从这个角度来讲,秀才的地位和当下的985大学生差不多。虽然那时读书的人少,但录取的也少。
考上秀才后,就有一定特权了,比如免除自己的徭役和部分田税,一等秀才每年还可以获得一些钱米,数量不多但是能够自己生活。另外,秀才是可以穿长衫的,见了县太爷可以不跪,如果犯了法律县官不能轻易惩罚,实在要罚那也要先去掉秀才的头衔,贬为庶民之后才可以。另外,秀才可以在地方当个小吏,比如狱卒和地方三老等。
从这方面来看,即便是985大学生也没有这个待遇。
虽然如此,秀才在古代的生活水平还是比不了举人,因为举人可以免全家赋税,可以直接当官,注意是官而不是吏。很多农民的土地都会挂在举人的名下,以此来避税。还有一些百姓会自愿卖身到举人家里,这样可以躲避徭役。
因此举人不仅可以收租,还可以获得大量的佣人。范进中了举以后差点疯了,是因为他的地位陡然跃升,相当于一个搬了40年砖的中年人,中了五个亿彩票,同时当上了镇党委书记。
从学识这点看,秀才比不了现在的高中生,牛顿定律他们不懂、一元二次方程解不出来。写文章倒是可以,古代的秀才在学识上相当于语文政治考了满分的高中肆业生,这点比不了当下大学生。
注意这只是学识上的,并不是说他们智商不够,他们只是没有接触到这些东西,当时的考试也不考这些。如果考而且有教材,说实话,古代的秀才比当下的高中生会“卷”多了,十岁学习微积分都有可能。
古代私塾虽然在知识普及上比不了现代教育体制,但是在培养精英上要厉害得多,毕竟都是小班教学。另外,科举考试更像是国考,而不是升学考试。其实二者是不能拿来比较的,不怎么恰当。
最后来看看就业,古代秀才最不济也能回乡当个教书先生,这还不要考编,而当代大学生很多毕业即失业。
另外我们不要忘了一点,古代只有有钱的人家才会去读书,秀才通常都是地主阶级,书读不下去也不需要自己种地,找对象也简单得很,媒人直接踏破门槛,还不用买车,房子祖传的。穷酸秀才那只是少数,兜里几两碎银子还是可以掏得出的,毫无疑问,这“长衫”秀才是得穿下去的。
而当下大学生就不得不脱了,套上黄马甲或者带上劳保手套。至于孔乙己的长衫穿不下去,那是因为已经到了封建王朝末年,三千年未遇之大巨变,不是一人之力能改变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