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秦末天下大乱之时,南越地区驻守着由赵佗率领的五十万大军。彼时天下起义,秦室将亡,为何这些军队视若无睹?
       为何赵佗还趁机在南越称王独立建国?难道他们在国家存亡之秋表现得如此自私与逆臣?


       一、为镇守南疆秦始皇下死命令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然而天下未定,匈奴北犯,南越未服。为了巩固新朝基业,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他先派大将军蒙恬北上迎战匈奴,大败匈奴单于冒顿,收复河套之地。然后又在北方边境沿线修筑起了万里长城,使北方边疆得到安定。随后,秦始皇置酒设宴,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以鼓舞三军士气。不久,他又派遣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深入匈奴腹地,大破匈奴单于主力,迫使匈奴退出河套地区,北方得以全面安定。


       南方的南越诸蛮族,也是秦始皇心头的一块巨石。在战国时期,这些蛮族曾一度击败过楚国大军。现今六国既灭,南越见秦国主力北调,必将乘虚而入。为避免南疆后顾之忧,秦始皇果断出兵征讨。
       前214年冬,秦始皇命大将军屠睢为主帅,以王翦、桓谭等为副手,率军50万南下征伐南越。此次南征前后历时三年,屠睢为南越毒箭所杀,王翦、桓谭后继有人,秦军终于大败南越诸部族,占领了整个岭南地区。
       占领南越来之不易,一想如果放弃镇压,这些蛮族必再次反叛,届时灭亡之祸将会随之而来。因此在占领南越后,秦始皇立即下达了一道死命令:南越驻军无论发生何事,都不得擅离岭南半步!如果违令,则族灭其家;这就注定了日后南越五十万大军对秦室存亡视而不见的命运。


       二、赵佗称王建国:无奈之举抑或野心?
       在这支南越驻军里,有位心高气傲的年轻将领赵佗。赵佗生于战国中期的赵国,其曾祖父便是赵武灵王麾下大将军赵奢。而赵佗本人也是此次征南越的主要功臣之一,屡建战功。
       彼时天下大乱,中原诸侯纷纷起义,反秦的消息不断传到岭南。而岭南一隅太平,赵佗见四周起义消息不断,心中不免萌生了建立自己江山的野心。“中原乱成一锅粥,山河已易主。天道循环,秦室怎能长治久安?我完全可以借此良机建立自己的王国,岂不美哉?”赵佗暗想。
       不过,就在赵佗激动着自己称王独立的同时,他突然想起秦始皇下达的死命令,以及政变失败后的严酷后果。“要是我此举失败,那么按照那死命令,我全家老小恐怕都要被灭族。”赵佗不禁打了个冷战。


       正当他进退维谷,举棋不定的时候,忽报秦朝大军已入咸阳,天子走投无路!赵佗大喜过望,果断招集部下在南越称王,建立南越国。他还大肆宣扬自己受到南越百姓拥戴而登基,实则不过是随同秦朝迁徙而来的外来者。不过有兵有地在握,赵佗也渐渐得到南越族群的支持。
       赵佗建国后,大肆开拓疆土。通过铁血手段征服周边不服的南越部族,其国境几乎囊括岭南全境。国力强盛一时,南越国成为汉朝建立后,东南方第一个强大的异姓诸侯国。
       在后世看来,赵佗此举无异是明目张胆的叛臣。但我们若站在他当时的角度想想,面对南越危机四伏的局面,亦可理解他称王建国的冲动与野心。这无疑是无奈之举,也是维持南越秩序的不得已选择。


       三、汉武帝时南越归附再称雄
       前206年,刘邦击败项羽,建立西汉。此时的南越国已稳定下来,国力强盛。刘邦见大势已去,决定联合使用南越之力。于是派重臣张耳出使南越国,让赵佗臣属汉朝。
       没想到赵佗不仅爽快地答应了张耳的要求,并且主动提出用自己一半国土换取西汉封王,从此南越成为汉朝的藩属。刘邦得知后大喜,封赵佗为南越武王,食邑十万户。而南越其他地区则划为郡县或置为西汉辖下藩国。
       此后数十年间,南越武王与西汉关系密切。武王经常派人入贡汉廷,其间还曾亲自入朝觐见汉景帝。而汉景帝也不断馈赠南越王室丝绸、钱币等珍贵礼物。在这种友好气氛下,南越国力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和对外贸易都得到很大发展。


       前112年,汉武帝驾崩,其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昭帝。刘盈素来轻视南越一小蛮国,甫一登基就停发南越王室赏赐,同时调兵遣将准备讨伐。此时的南越武王赵眜大怒,决心先发制人,出兵攻打汉朝边境的郡县。
       起初赵眜占了上风,几乎拿下秭归、驩兰二郡。西汉边境大乱。然而很快,汉昭帝调遣了老将卫青前去镇压。卫青用计离间南越诸将,并在地形作战上大显身手。最终三年后南越军溃败,赵眜兵败身死。汉昭帝趁势吞并南越国地。至此岭南全部归入汉朝版图。


       四、结语:延续中华文明版图
       赵佗作为秦朝臣子,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按兵不动,甚至自立为王,引起了许多争议。有人谴责他的不忠不孝,但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赵佗的选择或许是一种明智的抉择。
       在赵佗生活的时代,秦朝已经岌岌可危。五胡乱华,百害而一利,秦朝人心涣散,社稷危在旦夕。在这个危急关头,赵佗所率领的五十万大军即便北上,也很难发挥关键作用。秦朝已经失去了国家凝聚力,即便再强大的军队也难以扭转覆灭的命运。
       因此,赵佗选择镇守南方,自立为王,可能是基于对局势的理性判断。在南方,他可以稳定地维持对百越部落的控制,保持南方地区的相对安定。这样的举动不仅有助于巩固自身在南方的统治,也是为了维护秦朝的一片疆土。当时的情况下,他或许认为在北方参与战争并不能挽救秦朝的颓势,反而在南方巩固地方,是对国家和百姓更有利的选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