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大军,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的头等主力部队,从东北一路打到海南岛,功不可没。四野诞生于黑土地之上,最早的称呼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当时有一位副司令员叫李运昌。李运昌如果一直留在四野,并且职务没有下降的话,建国后至少会被评为上将军衔。但遗憾的是,这位享有“冀东关云长”美誉的名将,早早离开了主力部队,55年也没有参加授衔。

黄埔四期毕业的李运昌,在全面抗战时的履历就已经很突出:他是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长期在河北一带领导工农武装暴动,曾动员起30多万人,有力打击日伪军,并在当地奠定了我党我军的群众基础,这个功劳是很大的。抗战后期李运昌出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熟悉军史和地理的朋友,对这个位置会很敏感,冀热辽堪称开发东北的最重要“跳板”。

此地直接连接关外的黑土地,而1945年日军战败后,东北地区成为国共两军的争夺重点,那里背靠苏联、朝鲜,对于急需稳定战略区的我军而言,尤为珍贵。毛主席早就知道李运昌同志,他在冀东非常有威信,并且为人大气仗义、很能拉队伍,被称为“冀东关云长”。此时的东北特别需要这样的人才,冀热辽军区和李运昌,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接下重任后他马上安排队伍出关。

首批前往东北的,是李运昌麾下干将曾克林、以及冀热辽第16军分区的两千余人,后来李运昌也亲自开赴关外。短短几个月时间,以冀热辽部队为班底,我军在东北竟拉起了8万余人的庞大部队,并且通过积极运作,获得了部分日军遗留武器,延安对李运昌等同志的工作十分欣喜。也正因如此,李运昌在这一时期达到个人军事生涯的顶峰,成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副司令,地位极高。

但蒋某人不会坐视不理,随后杜聿明大军通过空运、海运手段,也在东北大举增兵,毛主席命令李运昌率部守住山海关。李运昌力不从心:新兵缺乏训练战斗力有限,难以抵挡武装到牙齿的美械敌人。在直接军事指挥方面,不是李运昌的强项,但他仍坚持在前线作战。林总主张从实际出发,有序向北转移,李运昌跟上级的思路有分歧,加上战绩实在欠佳,最终被调离一线部队,回了热河。而李运昌、曾克林新发展的部队,在信仰和整体质量上确实不及山东来的老八路军。

从此以后,李运昌的职务就不算太突出了,直到建国后他彻底不负责军队事务,也便无缘1955年的全军授衔,有些可惜。至于他的老部下曾克林,倒是一直留在四野体系,但发展情况不如意,最后只评为开国少将。“冀东关云长”的整体贡献还是很大的,对于李运昌这样的老革命家,什么风浪都经历过,并不真的在乎军衔高低。他在新中国担任过交通部常务副部长、司法部第一副部长,一样能够发光发热。更重要的是,李运昌同志活到了100岁高龄,非常难得。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