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上影厂,明星夫妻何其多?

在此之前,雅清已经给大伙介绍过——金焰和秦怡、赵丹和黄宗英、孙道临和王文娟、刘琼和狄梵、凌之浩和沙莉、舒适和凤凰等好多对了。

于是有网友发私信给我说,什么时候说说夏天和潘我源这对“另类”夫妻?

大伙儿为什么说他俩的组合,比较“另类”呢?

我想主要的原因,是两个人都拥有独特的个性,一个特立独行,一个我行我素。按理说这样的婚姻,会很难维持长久。然而夏天和潘我源,却还是“跌跌撞撞”地过了许多年。两人还生下了三个孩儿子,都很帅气。

可见天下的夫妻,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相处模式。

今天,就让咱们,通过这对明星夫妻的私家珍藏老照片,来说说他们奇特的人生,来讲讲他们动人的故事。

咱们先说夏天。

夏天的经历很奇特。

他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小小年纪就拥有独立于众人的追求,从不人云亦云。

他是江苏邳州人,出生于1920年,原名叫夏克平。

他的父亲是名军人,对夏天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他19岁那年,他考入了黄埔军校陆军第13期。但他很快发现这里并不十分适合自己。而且他所追求的进步思想,是校方所严令禁止的,所以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被开除了。

开除了之后,他一点也不悲伤,因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从小就爱好文艺,尤其对电影情有独钟。所以从学校出来后,他反而将所有的心思,都投放到了对艺术的探寻中。

1942年,他考入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学习表演,但又是读了不到一年,他又因为组织进步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

这之后夏天仿佛成为“斗士”,愈战愈勇。他进入到了教育部实验演剧队,参演了《国家至上》、《重庆二十四小时》、《蜕变》、《清宫外史》、《岳飞》、《金玉满堂》等多部话剧的演出,试图通过演戏,来唤醒民众的觉悟。

最初夏天只是在演剧队跑龙套。但有一天,一位在《清宫外史》中出演李莲英的演员临时有事无法登场,于是就让夏天给顶上。结果他的出色表演令大家瞠目结舌。所以从此他就成为了主演之一,也算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咱们再说潘我源。

在夏天10岁那年,潘我源出生在了上海。她的父母更加大有来头。父亲潘仲鲁与母亲张岫岚,都是国民党首批派遣去苏联的留学生。回国后一个在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担任社长,一个在监察院担任监察委员。都属于真正的“高官”。

潘我源出生于这样的家庭,生活条件自然无比优渥,不懂啥是愁滋味。我想她天真直率的性格,就是这么形成的。

不过潘我源的父母很早就离了婚。在潘我源两岁那年,她的父亲婚内出轨,导致张岫岚愤而离婚。潘我源被判给了母亲,在张岫岚的身边长大。

但张岫岚工作实在太忙了,很多时候都无暇顾及到女儿的成长。于是小小年纪的潘我源,就开始放飞自我,无拘无束地过着想要的生活。当然,这也许正是张岫岚所希望看到的,那就是让女儿能够自由自在地生长。

如此一来的结果,就是潘我源只愿结交有“共同语言”的朋友,而对母亲介绍的那些官二代和富二代丝毫不感兴趣。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8岁的潘我源,认识了28岁的夏天。

而这时的夏天,其实已经在上海电影圈小有名气了。

他于1946年从重庆回到了上海,并成为了一名电影演员,在由昆仑影业拍摄,蔡楚生、郑君里共同执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中,他出演了官僚小吏龚科长一角。他的表演朴实自然,将龚科长的嘴脸刻画得惟妙惟肖。

夏天因此声名鹊起,成为昆仑影业和中电一厂争相邀请的演员。紧接着又出演了《天堂春梦》、《关不住的春光》、《幸福狂想曲》、《丽人行》等电影。

他虽然常演反派,但精湛的演技却令人佩服,演啥像啥。在更多影迷的心中,他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实力派演员。

然而正当夏天在电影界如鱼得水时,他在1948年年底,突然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离开灯红酒绿的上海滩,然后就义无反顾地奔赴到了苏北解放区。

潘我源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的学业,而执意要跟随夏天的步伐走。

潘我源的母亲张岫岚当然不同意。但她也知道,女儿大了,像出笼的小鸟,她想关也关不住了。

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夏天和潘我源在这里找到了“海阔任鱼跃”的感觉。夏天成了华中九分区文工团的戏剧教员,他在歌剧《白毛女》中所出演的穆仁智一角,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而潘我源也成了文工团中的一名演员。

但从此,潘我源就跟母亲走散了。她的母亲在国民党败退之际,去了台湾。

1949年,19岁的潘我源和29岁的夏天,跟随部队回到了上海。他们举办了婚礼,结为了夫妻。夏天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做演员,而潘我源因年轻貌美,所以原本也在上影厂做演员,但后来被分配到了翻译片组,成了一名剪接员。

夏天在上影厂,仍是“反派专业户”。他的表演生动逼真,总能通过细微的眼神、动作和表情,将角色的性格,给凸显出来。无论是《翠岗红旗》中的刘三才,还是《金银滩》中的夏务,也无论是《秋翁遇仙记》中的府尹,还是《水乡的春天》中的孔炳源,他都演得栩栩如生。

当然大家更难忘的,是夏天在反特片《羊城暗哨》中所出演的马老板,和在《林则徐》中所出演的穆彰阿。

在《羊城暗哨》中,夏天一出场,仅凭几个眼神和动作,就将马老板的身份、性格和心理,全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林则徐》中,他的演技更加深沉内敛。无论是台词的表达,还是神情的展现,他都采取“有控制”的表演方式。如此一来,却更能将穆彰阿的老谋深算和道貌岸然,给真实地呈现出来。

我记得当年,在影迷中间流传着一句话:帅不过舒适项堃,阴不过李林浦克,匪不过方辉夏天,横不过刘江存壮。由此可见他在大家的心目当中,影响力有多大。

潘我源成为配音演员,纯属意外。

因为当时,在上影厂的许多同事的眼中,潘我源无论行为还是言谈,都很“另类”。她虽然出身名门,但她却显然不拘小节。她绝不像所谓的“大家闺秀”那般拘谨和虚伪,反而彻底放飞自我。遇到高兴的事儿,她就肆无忌惮地大笑,遇到不开心的时候,她就一根接一根地抽烟。而这样的做派,显然也不像是从解放区来的干部。

当然,她更多的时候,都是笑声朗朗的。尽管她的嗓音并不十分好听,用苏秀的话说,“嘎嘎嘎的,就跟鸭子在叫一样”。但也正如此,使大家看到了她在配音方面的可塑性。谁说配音演员就一定是声音动听的呢?有的时候,富有个性色彩和辨识度的声音,才更为难得。

所以苏秀就找到上译厂的厂长陈叙一,提出了让潘我源担任配音演员的想法。结果没想到陈叙一一下就同意了。

有一次,孙道临执导译制片《女人比男人更凶残》,片中两位女主角,漂亮又精明的艾科曼,由李梓配音,而美貌却愚蠢的潘妮罗蓓,则由潘我源担任配音。结果没想到,潘我源的表现十分惊艳。她的“烟熏嗓”,反而将角色咋咋呼呼又无比冷酷的性格,展现得无比到位。

由此潘我源成为了上译厂的一名专业配音演员,她的配音风格,似乎很类似于戏曲中的“彩旦”,一出口,就充满喜感。由此她常常为一些“反派”担任配音,因为“一听声音就很像”。像《凡尔杜先生》中的女佣、《冰海沉船》中的财主、《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鲍尔斯太太、《简爱》中的史凯契尔德小姐、《基督山恩仇记》中的维尔福之妻等,多么出彩,又令人难忘。

我觉得潘我源是昔日上译厂最具个性色彩的配音演员之一。

而她的丈夫夏天,则是昔日上影厂备受赞誉的“硬里子”演员。他在《聂耳》中扮演的赵梅农、《摩雅傣》中扮演的老叭、在《飞刀华》中扮演的金吉庆、在《平鹰坟》中扮演的丁大妥等,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那么,夏天和潘我源的婚姻状况如何呢?

他们因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但结婚之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和考验,他们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据潘我源昔日老同事刘广宁的儿子潘争介绍,潘我源的婚姻生活,并不算十分如意。因为她的丈夫夏天整天忙于工作,而很少顾家。于是潘我源就只能屋里门外一把抓,辛辛苦苦把几个孩子拉扯大。

可就算家庭生活并不协调,然而潘我源却并未因此而改变自己乐天派的性格。我想这应该与她童年时所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特殊年代她也曾因出身不好而遭到批斗,再加上她口无遮拦的性格,不知给她惹来了多少祸端。然而她却总是一副笑模样。她常对尚华说“愁眉苦脸是一天,快快乐乐也是一天,何不潇洒走一回”?还劝处于人生低谷的邱岳峰“振作一点,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1979年的一天,潘我源家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原来是她母亲朋友的儿子,趁着来大陆讲学之际,找到了潘我源,向她诉说了80岁高龄的老母亲,对她的深深思念之情。潘我源一下子就哭了。哭得那么伤心。

所以她决定在自己即将50岁的时候,前往台湾,照顾母亲。

潘我源在台湾一待就是20来年,直到她母亲病逝。

而这期间,夏天一直都在坚持拍戏,在《美食家》中演了朱自冶、在《聊斋》中演了唐知县等角色,所以两人处于分居的状态。

2005年2月23日,夏天因病去世,享年84岁。

而15年之后呢,潘我源也走了,享年90岁。

这两位好演员,他们在银幕上都以塑造“反派”角色著称,然而生活中却都是大好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尤其是潘我源,她的那种率真,她的那种坦然,她的那种乐观,她的那种豁达,真是令人无比佩服和赞叹。

夏天和潘我源,他们不算是昔日上影厂最有名的明星,然而他们还是在光影中留下了那么多闪耀着璀璨光芒的银幕形象——《羊城暗哨》中的马老板、《林则徐》中的穆彰阿、《人与兽》中的安娜、《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鲍尔斯太太……全都保存在了我们的脑海之中。

那么,说到这两位老艺术家,是否也唤起了各位久远的记忆呢?对于这两位演员,各位对他们所扮演的哪个角色更加难忘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网友进行讨论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