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生,我们很容易进入一个认知误区:赚的钱越多,位置越高,名气越大,人生的意义越大;作为普通人,碌碌无为的样子,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还有一些人,想要让人生有意义,使劲折腾,把生活过得够呛。但是到了暮年,仍旧是普通人,连名字都不会被谁记住。最后是抱憾终身的样子。

著名编剧是枝裕和在《奇迹》中写道:“这世界需要一些没有意义的事物,要是每件事都有意义的话,人是会窒息的。”

诚然,苛求人生有意义,是一件自寻烦恼的事情。人活一生,关键在没有挂碍,有惊无宠过下去。

那些厉害的人,从来不被外物牵绊,因此他们自由,也自律,但人生没有意义。

01

但行好事,不图回报。

有一位富人,带着一袋金子,去寺院里祈福。

他把金子送给菩萨,然后坐在一旁,显得焦躁不安。

寺院里的禅师见状,问:“施主,你有什么心事?”

富人尴尬地说:“我送了一袋金子,却没有人感谢......”

过了一会,禅师说:“我代表菩萨,谢谢你。但是你知道吗?你送金子给菩萨,是要留住一份人情。而菩萨已经谢过你了,人情就还给了你,以后也没有必要赐给你福气了吧。”

很明显,禅师的话,本意就是——施恩不图报,就是最大的回报,最好的恩情。

兴许,还有人会这样疑惑:“做好事,有什么意义?”

当一个人做了好事之后,苦苦追求意义,就会陷入到“功名利禄”之中,把做好事和得好处联系起来。好事做完了,内心更加痛苦了。

若是苦苦等待别人的回报,多半是要失望的。因为回报和施舍,是不会对等的。我们的潜意识中,都认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事实却往往是相反的,滴水之恩,一丝不报。

更可悲的是,碗米养恩,担米养仇。你帮助了人,却被反咬一口,多难过啊。

带着“没有回报”的态度去做好事,你就轻松多了。做了之后,坦然地离开,别人的反应,和自己关系不大。

做好事没有意义,因此我们随时可以做,也可以不做。

02

开心变老,不争朝夕。

春秋时,老子去拜访老师商荣。

商荣忽然发问:“为什么人老了,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在?”

老子说:“牙齿太刚强了,舌头却很柔软。过刚易折,温柔常在。”

几句对白,给人启迪,做一个柔软的人,才是真正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棉花的温度,有海绵的弹性。

能够坚持示弱的人,还能走得更远,被伤害的可能性更小。

同样,孔子除了严肃的一面,也有自娱自乐的一面。

他培养了很多的弟子,在鲁国受到了排挤,云游多年,却没有得到重用,还困在陈蔡之间,饿得头晕眼花。

当孔子上了年纪,就专注于教书。

有一天,楚国的叶公问子路:“你跟着孔子那么久,如何评价他呢?”

子路想了想,不知道如何评价。

之后,孔子告诉子路:“应该告诉叶公,说我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人。”

孔子把自己抬高了,笑自己是忙到没有时间变老。

好的人生,应该是“不拘一格”的。如水一样,无形。

很多人害怕变老,或者在老年时,要回忆、写下自己的一生,便于后代传承。结果活得很郁闷。因为时光催人老,不能扭转;子孙过了三代,大概率会忘记祖先的事情。

厉害的人,有“不争朝夕”的智慧。任何时候,都是好日子。月亮落下去了,太阳就升起了;太阳不见了,月亮就来了。

就算是灰蒙蒙的天空,也没有关系,内心是通透的。

只要你眼里有光,世界就从来不会暗淡。

03

简单社交,不问谁益。

明代学者徐祯稷说:“夫妻交市,莫问谁益;兄弟交憎,莫问谁直。”

很多人可以在家人面前,不斤斤计较,尤其是夫妻相伴,可以把自己的钱都给爱人。

但是和外人交往,就开始计较了,因为利益摆在眼前。人性本来就是贪婪的。

带着贪婪的心,去和别人交往,怎么会有好的关系。

饭局上,你老想着,谁能拉自己一把,可能会遇见贵人。因此你递名片,询问别人的情况。喝酒的时候,非常主动,希望留下深刻的印象。一顿饭,被你当成了“做局”。

单位上,你总是想提拔,因此处处提防同事。你还暗中算计同事,希望同事的业绩不如你。因此你看谁,都是自己的对手。

朋友圈里,你给可能有用的人点赞。各种讨好,其实别人不在乎。

一旦有人比你混得更好,并且不愿意拉你一把。你也许会怀恨在心。

人与人交往,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说白了,你认识的人再多,还得靠自己。

你的手里,有大明星、大老板的联系方式,有什么用?不信,你打个电话给某大老板,人家一开口就问:“你是谁?”

带着一种“我认识你,我也不求你;我和你交往,但不贪利益”的态度,和谁交往都是清淡的,进退自如。

04

人生就是一个借假修真的过程,你每天都追求意义,累不累啊?

换一种角度看,吃饭穿衣,出门看看,和家人聊天,看孩子读书,只要你开心了,就行了。我们都是普通人,把一生普通、子孙普通当成好日子。

一辈子就是几十年,你耿耿于怀三五年,计较别人七八年,要出名五六年......结果你一辈子都不开心,纯粹浪费人生。

世界很大,你我偏安一隅。

事业很多,你我一日三餐。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