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杀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殉国。 直到崇祯临死后,明王朝在各地的的军队,累计超过了百万。此外,明朝因为实行了两京制度,虽然北京遭沦陷,但在南京还有一套完整的备用中央机构。从理论上来说,崇祯皇帝如果当时选择跑到南京,完全存在东山再起的可能。那他为什么不跑,而是选择在北京死磕,最后把自己给磕死了呢?

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名将孙传庭战死后,朝廷中有官员给崇祯建议过南迁。而且南迁的理由也都设计的冠冕堂皇了:以祭祀孔子为名,先到山东,之后在辗转移驾到南京。这本是条很好的建议,崇祯心里也是一百个愿意,但却被一群东林党文官直接给反驳掉了。这些文官的理由就是天子应该镇守国门,怎么可以开溜。南迁的理由被无情拆穿,如果再执意逃往南京的话,面子上就挂不住了。所以崇祯皇帝的南迁计划只好暂时搁置。

对于崇祯而言,留在北京也并非死路一条。首先,当时李自成军队能否打到北京还是个未知数。即便是到北京,依靠北京高深的城墙,将李自成军队挡在城外还是可以做到的,然后等到各地的勤王部队陆续开进,到时候反而可以里应外合,将李自成在北京城外围一举歼灭。而北京城被围,在明朝历史上也不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1449年的时候,瓦剌首领也先就曾率军围攻过北京,最后被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领兵击退。1629年,崇祯皇帝登基后不久,后金大汗皇太极率十万大军突袭北京。名将袁崇焕、祖大寿等人急率军队进京勤王。皇太极不得不领兵撤退。 因此,这次李自成军虽然直逼京师,但无论是崇祯本人还是朝廷中那些官员,都认为形势并不至于急迫到兵败如山倒的地步。

不过,李自成的进军速度远远超过了崇祯的想象。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15日,起义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日,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16日,起义军过昌平,抵沙河。17日,到达西直门并开始攻打北京城。19日凌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李自成军队入城。就这样短短几日内,在崇祯和朝廷官员眼中固若金汤的北京城,迅速被起义军占领。虽然崇祯在3月4日下令辽东总兵吴三桂率军进京勤王,但此时已是鞭长莫及。 崇祯在绝望中走上煤山,并咬破手指,在袍服上留下血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之后,崇祯皇帝在一颗歪脖子老槐树下,自缢殉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