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特务的形象经常会在电影、电视剧中出现。不可否认,女特务这一形象在作战的时候也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她们虽不用上战场与敌人进行肉搏,但有的特务工作的危险系数和工作量也是不容被忽视的,他们的故事也值得我们去了解。故事“演完”后的结果也值得我们深思。
正文
1928年4月,王庆莲出生在浙江江山一户贫苦人家。她的父亲是一名军人,这就代表了他的生死安危并不能被自己左右。在王庆莲一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在作战时去世了。一个妇人没有丈夫带着孩子,无疑不是雪上加霜。无奈,母亲只能改嫁。到了1943年4月的时候,因为当时的作战紧张,人手供不应求,王庆莲的母亲正好赶上军统局招人。因为家里的孩子太多,生活实在是揭不开锅,已经养不起这么多孩子了。于是母亲就给王庆莲报了名。当时的王庆莲年仅15岁,念过学,但上到六年级就不上了。就这样懵懵懂懂的,王庆莲就被送到了中统局,成为了一名特务。
可能是当时女孩念过书的不多,虽然军统在江山只招20个人,但王庆莲还是很轻松的就考上了。顺利的考入了之后,一辆军统派来的卡车将她运到了重庆军统局的总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是江山人,她被分到了译电科。她的上级戴笠和毛人凤就都是江山人,因为江山人讲话别人都听不懂,所以很难进行伪装替代,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安全性。
进入军统局的王庆莲每天的工作都是翻译电报,虽然听起来这项工作可能并不是那么难,但是在战争紧张的时候,她每周只能休息半天,而且每天的工作量也十分巨大,要工作数十个小时以上。所以,虽然这项工作每天都待在室内没有什么危险性,但它却是军统局最核心的存在。也正因为这样,王庆莲受到的待遇也不差,她曾在后来的采访中说道,在军统局的那三年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候。吃饱穿暖,无忧无虑,是当时多少人的心愿。
王庆莲对戴笠的印象是严肃的,在原来进行工作的时候,译电科里的气氛本就很沉闷,但是一听说戴笠要来,每个人都会更加认真的埋头苦干,这就让译电科的气氛更加沉闷了。虽然戴笠为人严肃,但因为和戴笠是老乡的缘故,王庆莲也受到了戴笠很多照顾。在想要请假外出或者提前预支工资的时候,戴笠总会给她批准,相比起别人来说显得更容易一些。
因为王庆莲生性活泼,时尚时髦。与自己的上司姜毅英很合不来,姜毅英因觉得王庆莲十分贪玩而不喜欢她,并声称要把她关起来。1946年8月,姜毅英因结婚度蜜月要长时间外出,王庆莲觉得这是个离开军统的好机会,因为她怕姜毅英哪天生气真的会把她关起来,于是王庆莲找了个理由外出离开了重庆再也没有回军统。
1949年的时候,同为老乡的毛人凤问她是不是要一起台湾。但王庆莲因舍不得母亲便拒绝了他的提议,也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她后半生的人生。虽然王庆莲在内战爆发之前就已经离开了军统局,而且自己在军统局的时候也没有拿过枪杀过人,但因为她的特殊身份,在大运动中还是没能逃过一劫。王庆莲被迫和丈夫流放到农村改造,那段日子十分的苦难,除了要忍受物质上的刻薄之外,最痛苦的莫过于精神上的摧残,运动中王庆莲时常被关起来审问,动不动就会拳脚相加。
有一次一位大娘在给她换衣服的时候,看见她身上没有一块好肉不禁掉下了眼泪,王庆莲则安慰大娘让她不要哭自己已经习惯了,要是被看到了还要挨打。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就在离自己不到100米的地方,但是他们却见不到面。挂牌子、戴高帽、游街等等王庆莲全部都经历过。直到80年代才得以平反,在改造过程中她因为条件苦有想到过自杀,也曾后悔过自己做的选择。但后来她的心态逐渐放平,并认识到自己不应该这么消极,并努力的配合改造。
晚年王庆莲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道,她很感谢国家和组织在晚年对自己的照顾,她在改造的那23中也重新脱胎换骨。而且在改造的这23也算到了她的工龄当中,退休后的她也受到了应得的待遇,也对国家从退休到现在的31年间对自己的照顾表示由衷的感谢。虽然王庆莲因为战争的缘故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她却一直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而她对人生的态度也才让她有了现在安稳。如果当时因为生活的苦闷就一直郁郁寡欢的话,那么今天的快乐也就不会有机会相遇了。
小结
通过王庆莲晚年采访时的话语中可以深思到,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但如果一直以悲观的情绪去面对,最终的结果也将会是不如意的答案。不如调整好心态,积极地去面对,用乐观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这时候就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美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