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强盛一时,但却从未能将缅甸纳入版图,历史上的缅甸有多强?

虽然缅甸与中国依山带水,但是他们始终没能成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要知道的是,古代的中原王朝因地大物博、农业发达,所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实力不凡。对比来讲,缅甸也不过是个弹丸之地。

可就算是这样,缅甸依然能保持国家独立,不但取得了不俗的历史成就,而且还在东南亚地区争得了一方霸主之位。

缅甸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古代缅甸实力到底有多强?中原王朝与缅甸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有碍于近些年来缅甸的发展实在让人没眼看,所以我们现在一提起缅甸想起来的就是诈骗、贩毒和噶腰子,根本和繁荣富强沾不上边。

再加上缅北近期武装冲突大爆发,更是让生活在和平里的我们难以想象,缅甸的老百姓都在经历些什么人间疾苦。

然而如果时间能倒退回古代,缅甸可不像现在这样一团乱麻,毕竟古代的缅甸实力非同凡响,甚至还曾是中南半岛上的霸主。

至于缅甸能成为一方霸主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之一就是缅甸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占据了中南半岛的西部地区。

而且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地形特点,让缅甸成为了中南半岛上相对独立的一部分,这对发展经济和抵抗侵略都非常有利。

更重要的是,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古代社会,缅甸境内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河流三角洲地带,土壤足够肥沃才孕育得出强势的古代国家。

想来正是看上了这里的天然优势,所以不少早期民族和部落最终选择在古代的缅甸地区繁衍生息,其中包括骠人、孟人、若开人等等。

随着农耕文明的生根发芽和各民族部落的融合,缅甸也逐渐有了早期国家的雏形。

有趣的是,当时孟人擅长种水稻,骠人会修渠灌溉,若开人则懂冶金铸币。他们各有各的优势,如果相互吸收学习,肯定能成大事。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早期发展起来的几个民族产生了交流与融合,并且有了统一的趋势。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最终实现统一的却是一股后来居上的势力——缅人,此前他们一直住在缅甸北边,因骠人强悍而无从扩张。

可大约在9世纪前期,缅甸北方的南诏大举入侵骠国,这极大地削弱了骠人的势力,也给了缅人趁虚而入的机会。

骠人虽然在缅甸内部几个部落里很有实力,但是因为政权松散且缺乏对外作战的经验,所以一遇到外来侵略马上就被打得七零八落的。

随后缅人阿奴律陀在缅甸建立起了首个封建王朝——蒲甘王朝,这也是缅甸崛起的重要契机。

定都蒲甘以后,阿奴律陀一边巩固王权、防止散乱的其他民族复兴叛乱,一边发展国内经济和文化,这为古代缅甸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可惜缅甸也逃不过“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1287年,阿奴律陀创建的蒲甘王朝走向崩溃,缅甸随之陷入混乱当中。

这一乱就是两百多年,北边的势力往南推进,南边的政权也要往外扩张,割据战争更是轮番上演。

一直打到16世纪,缅族人才重新收拾住了局面,东吁王朝随之应运而生。在莽瑞体和莽应龙这两位励精图治的国王的治理下,缅甸重新强盛起来。

虽然后来东吁王朝被贡榜王朝取代了,但是这次缅甸没有再大乱数百年,东吁王朝发展起来的国力也没被消耗殆尽。

此时缅甸既有前代发展的基础,内部又逐步形成了对缅族治国的文化认同,所以称得上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也正因如此,缅甸在东南亚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别的国家打不过他也只能乖乖听话,渐渐地缅甸竟还成了一方霸主。

以至于强大起来以后,缅甸还曾主动出兵中原王朝,那么双方的战况如何呢?

历史上中原王朝虽然强悍,但始终没能把缅甸纳入麾下,这究竟是为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所谓的“中原王朝”指的是历史上曾定都中原的封建王朝,无论皇帝是汉人还是少数民族都包括在内。

缅甸作为与中原王朝地缘相近的国家,会在古代同中原王朝产生联系是不可避免的事,但这种联系并不都是愉快的。

早在蒲甘王朝时期,缅甸的一位国王就曾与元朝的忽必烈有过龃龉,只是那位国王并不想以卵击石。

毕竟当时忽必烈和元朝都是威名在外,一看就是缅甸惹不起的人物,于是那位缅甸国王主动派了亲信去解决问题。

拜见忽必烈以后,这位使臣成功处理好了双方的不愉快,把硝烟驱散在了萌芽中。

然而到了明朝时期,缅甸这边也建立起来了东吁王朝,在国王莽瑞体的带领下,缅甸经济复兴、军队强盛,有了与中原王朝对抗的政治和军事基础。

明朝嘉靖十年以后,缅甸与明王朝的关系从蜜月期冷淡下来,此时缅甸巩固住了大一统政权,并且把手伸向了云南边境。

其实为了加强对云南边境的管理,明朝曾在此设置过“三宣六慰”,只是随着明朝实力的衰弱和东吁王朝的崛起,这些管理机构也失去了原有的效力。

隆庆年间,东吁王朝越来越不掩饰对云南的野心了,不但直接派兵去了云南德宏和西双版纳地区,而且还用小恩小惠收买了不少边境附近的小国和官员。

有一回明朝的两位官员去孟密地区买大象时,还被当地的官员抓了起来,并且送去了东吁王朝的国王莽应龙那里邀功。

莽应龙也不客气,直接把这两个人五花大绑起来,直到他成功发兵打下云南车里,这两个人才被放回中国。

隆庆二年,木邦土官罕拔曾请求明朝让他去当宣慰使。遭到拒绝以后,罕拔勃然大怒,并且顺势投靠了缅甸,莽应龙因此厚赏了他。

偏偏那时云南潞江安抚使也是贪财好利的人,眼瞅着罕拔大发横财,他也心动不已,所以也投靠了东吁王朝。

莽应龙正是通过诸如此类的手段,慢慢蚕食着明朝对云南的控制权,直到明朝忍无可忍,双方终于正式在战场上见了面。

尤其莽应龙之子莽应里继位以后,更是直言“不见汉使,不受汉赏”,就差把打败明朝的野心直接写在脸上了。

而且当时的东吁王朝正值春秋鼎盛,但明朝却已经有了衰颓之势,所以缅甸在万历十年引兵来犯时,直接就打下了干崖地区。

尝到甜头以后,东吁王朝的军队丝毫没有收敛,又把注意力放到了姚关。

时值正月,缅甸士兵却在边境胡作非为,单纯攻城也就罢了,偏偏他们还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消息传到北京以后,万历皇帝龙颜大怒,立刻派出湖广参将邓子龙等人平叛。

可这时滇缅边境的情况已经非常危急,缅甸眼瞅着就要从东西两路围上来了。

此时明朝军队才刚集结完毕,就要匆匆赶往前线迎敌。幸而邓子龙很争气,在攀枝花大破敌军,与其余部队配合暂时稳住了局面。

可缅甸军队贼心不死,几年以后再度来犯。这回他们同样被邓子龙打得仓皇而逃。

后来双方僵持在屯沙洲,明军苦于没有船只无法追击,只能放任他们逃跑。

此后双方又纠缠了好几十年,缅甸没讨到什么便宜,明朝也始终没能征服缅甸。

然而明朝要对付的敌人可不止缅甸这一个,东北的后金才更是搞得明朝人心惶惶。

直到公元1606年,缅甸发兵三十万进攻木邦。可明朝这时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对付后金上,根本无暇顾及西南边陲,最终木邦沦陷于缅甸之手。

但是缅甸也没接着往北打,而是转头回到东南亚去征服缅甸南部的白古、卑谬等小国了,缅甸与中原王朝的大战这才慢慢平息。

这么看来缅甸和中原王朝似乎多有不睦,而且不在鼎盛时期的中原王朝好像也拿缅甸没办法。

那么,难道这几千年来,双方一直都在打打杀杀吗?

古代缅甸实力不俗,没被中原王朝收入囊中,那么双方能否相安无事呢?

书接上回,在明朝山河日下时,缅甸虽然趁机抢了些地盘,但是也没做得太过分,反而接着实现称霸东南亚的大业去了。

可惜好景不长,明朝这边刚被清朝灭国,缅甸那边的政局也陷入了混乱,盛极一时的东吁王朝没能撑过这次浩劫。

取而代之的则是贡榜王朝,等贡榜王朝站稳脚跟时,清朝已经是乾隆爷的天下了,此时与缅甸接壤的云南早已被清朝收入囊中。

然而贡榜王朝的第三位国王——辛骠信继位以后,却仗着缅甸国力有所提升,又找起了清朝的麻烦。

清朝和缅甸这一打就是四年多,虽然没在战场上分出胜负,但是随着1769年《老官屯协议》的签订,最终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了。

有意思的是,这个合约能签下来就证明双方都是认可的,但是两国流传出来的说法却有些不一样。

清朝这边记载的是,缅甸同意了“十年一贡”。也就是说,缅甸需要定期来京朝拜进贡,以表示对清朝的尊敬。

可到了缅甸那里,他们却认为双方是“每十年派使互访”。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么清朝和缅甸应该是地位平等的,根本不是单纯地他们向清朝进贡。

这两种说法看上去不太一样,但其实却都说得通。因为实际情况是,云南地方政府每隔十年会主动去一趟缅甸,告诉他们该给清朝“上贡”了。

而清朝和缅甸打完那四年仗以后,关系一直都比较友好,所以云南派人通知缅甸以后,缅甸基本都会按时派使团进京朝拜。

因此缅甸那边会认为是两国互访也没有毛病,毕竟是清朝先派人去的缅甸,他们才会礼节性的“回访”。

何况当时清朝也不是大获全胜才和缅甸签的和约,而是在战事久拖不决,谁也奈何不了谁的情况下双方才和解的。

再加上缅甸在东南亚也算一方霸主,无论是出于实际情况,还是为了民族自尊心,他们认为是互访都没有太大的不妥。

当然不管双方如何看待他们的关系,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战争结束后和平友好成了清朝和缅甸的主旋律,这其实也是历史上双方最常有的状态。

说来缅甸虽然和历代中原王朝的都城都隔着万水千山,但是双方的经济、文化乃至政治交流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最早在汉朝时期,缅甸就与中原王朝实现了互通有无。公元97年到130年,“掸国”曾三次派使者与汉朝交流,顺道带来了他们的珍宝、音乐、杂技等。

这里的掸国指的就是缅甸,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汉朝见着缅甸如此有诚意,于是也回赠了“金印紫绶”,而这也成了中缅建立邦交的开始。

而且缅甸的杂技、魔术实在有趣,所以一经传入就迅速得到了汉朝民众的喜爱,不少汉代的石刻画像中都记录了表演时的场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缅甸的名字从汉朝时期的“掸国”变成了唐代的“骠国”,但是不管叫什么,缅甸与中原王朝的交情依旧在。

公元802年,骠国派出使团出访唐朝,随行的同样有“文艺工作者”,他们带到大唐的出色表演还成了当时的一段佳话。

更值得一提的是,蒲甘王朝时期,缅甸的佛教也传入了中原,这让双方的交流深入到了更深的层次。

凡此种种都足以证明自古以来中国和缅甸就有着很深的交情。虽然偶尔会刀兵相向,但归根到底仗不能一直打,共谋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事。

哪怕缅甸从未被中原王朝征服,也没有进入以中原王朝为主导的儒家文化圈,但这完全不影响双方建立邦交关系,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放到现在也是一样,虽然中缅双方在制度、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依然能保持友好往来,合作为两国人民谋福祉。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