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很多外国人都会说,哇哦,万里长城!万里长城作为中国的一个标志,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先人送给世界的一个奇迹。
       但是有人不禁会问,长城那么矮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学者表示:秦始皇长城把欧洲害惨了
       。


       长城虽然矮,但是对欧洲有着重要的威胁作用
       都知道长城修建的目的是抵御北边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南下侵犯,但其实长城在当时不仅在防御游牧民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对欧洲也有一定的威胁。
       游牧民族进入中国的中原地区,其目的就是想要攫取利益,但是当他们得不到想要的时,他们便需要重新寻找一个适合生存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欧洲。


       在当时,一些游牧民族发现占领不下中原地区,加之又因战争频繁,导致自身也是伤亡很重。另外,游牧民族之所以为游牧民族,就是因为其生存环境缺少适合农耕的土地,这也是造成造成了其人口数量一直无法增加的原因。人口数量上不去,劳动力就不足,在那个时代人口数量是最重要的国力,这些民族迫切想要找到一块可以停留下来进行耕种、停留,进行休养生息、繁殖人口的地方。
       但是由于长城的防御能力,其又难以进入中原,于是便选择转变方向,去侵扰一些欧洲国家,对欧洲的安定产生相当大的威胁。


       欧洲国家除了会遭受侵扰,在经济方面也会有所打击。
       由于长城的阻隔,中原地区的经济会处于一种垄断的状态,这对游牧民族而言,也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打击。而且在此也会有重兵把守,所以也会对一些商队的贸易产生阻碍。欧洲来想要与中原进行商贸活动的商人因为长城的组个难以进入中原,失去了中原这个十分广阔的市场,
       如若将长城上的关隘关闭,无论对关内还是关外,都会有巨大的影响。贸易和文化等,是国家之间连接的重要渠道,如若将此拦截或是禁止,于哪一国都毫无益处。
       如此一来,会给欧洲造成经济和军事上的双重打击。所以才会出现西方学者说长城把欧洲害惨了的情况
       。


       长城的意义


       毫无疑问长城最重要的修建目的是军事工程,故而于它而言,它的军事意义则是极为重要的。它的军事思想,在我国的军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并且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修筑长城不仅起到了抵御侵扰的作用,还可以积蓄力量。
       长城的防御功能十分完善,即使入侵者攻陷了其中一两个关口,但只要城内还有军队驻守,那他们只要进入关内就始终面临着被伏击的危险,同时也对他们的后勤补给和兵力增援带来严重阻碍
       ,
       故而难以对中原地区产生威胁。


       除此之外长城沿线的很多关口都成了贸易、文化交流的场所,有的甚至发展成了重要城镇
       。
       秦始皇在修筑长城时,不仅考虑防御问题,而且还考虑到经济问题。到了汉代,因为修筑长城的时间较长,所以在当时有人提出了移民实边,而后汉朝也接受并实施了这一建议。如此一来,他们可与军人一起进行农耕,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了驻扎军队的开支,而且也可自给自足,少了长途运输的苦楚。


       在民族交流问题上,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长城是为了防御外族侵扰,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往融合。例如在汉宣帝时期,南匈奴归顺汉朝,这些都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实际上在长城存在的时间里,南北之间的交流从未停歇。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便是南北交流的显著代表。秦汉之际则更甚,在其沿线还发现有众多壁画,并且在长城地区内,还有很多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这些都是文化交流的见证。
       并且在长城地区的文化带中,还遗留下众多的文化瑰宝,这些无不显示出文化交流的特点。
       除此之外,长城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的开辟,要得益于张骞出使西域。千百年来,无数的商人、使者来往此道,进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融合。长城是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切入口
       。
       它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更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
       长城因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古往今来,有众多的文人墨客以长城为材进行创作,如此一来,更可看出长城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它对中国人而言是意志、勇气和心怀天下的凝结,更是中国人智慧、勤劳的结晶。它增强了每位国人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


       长城的修建历史
       其实在西周时期就已开始修筑长城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正值列国争霸,群雄并起,所以对于长城的修建进入了一个高峰期,但是他们修筑的时间都比较短。
       而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时,才有了这万里长城之称
       。
       彼时秦始皇吞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建立起了强大的国家。
       为了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全,秦始皇对国防和边防极为重视,并为此采取了大量的措施,修建万里长城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
       。


       秦国在兼并天下后,北方地区仍不时受到匈奴的袭扰,有些地区甚至还被占领了。
       于是在秦始皇三十二年时,蒙恬率领军队攻打匈奴,而后筑起一条万里长城
       。


       到了汉初,匈奴趁着中原华夏内部自身的战乱,趁机越过秦朝所筑的长城准备南下进犯中原。由于彼时的长城年久失修加之北方的守备军少等原因,匈奴不断推进,使中原本就不太平的时局更加混乱。
       但纵是如此,长城也阻挡了相当一部分匈奴进攻的力量,发挥了它强大的防御作用
       。


       汉武帝登基后,为了扫除匈奴这个心腹大患,多次发动了攻打匈奴的战争,终将其驱至漠北。不仅将秦朝所筑长城进行修复,而且还将长城继续扩大规模,修建了外长城。
       汉武帝修筑长城,对维护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更重要的一点是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


       自隋朝建国以来,便时常受到突厥的袭扰和掠夺,为了能够扫除这一心腹大患,杨坚从建国开始,就将修筑长城,巩固边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到了杨广时,不仅需要抵御突厥的袭扰,还要对付吐谷浑,两次修筑长城,耗费巨大。在前代修筑的长城的基础上,使东、中和西部的长城以及筑垒,基本上能连成一线。


       唐朝也曾修建过长城,但是其目的则是为了统一战争。唐初刘武周曾攻占了李渊的发家地,并攻陷河东多地,直逼关中。
       唐朝一面派人进行抵御,一面则迅速修筑长城,增强防御
       。
       而且在今牡丹江地区,还存在有三段未被历史所记载的古老边墙,
       根据考古调查发现,这是一条军事防线,而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这三段古老的边墙建于渤海国时期,其是为了抵御黑水靺鞨的侵扰而建
       。


       岢岚境内的长城是由三个王朝修建的,宋朝便是其中之一。
       而这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宋代修建的长城,而后在宁夏地区也发现有宋代修筑的长城遗址,其位于固原市原州区战国秦长城的南北两侧
       。
       金长城于1194年开始修建,但是因旱灾和大臣们的反对,曾停止过修建,后经完颜襄和宗浩力主而再次开筑
       。


       明长城的修筑可分为三个时期,
       前期它的修缮重点则是外边长城和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沿边关隘。到了中期,因“土木之变”后,瓦剌等部不断进犯,所以明王朝开始大规模的修建。到了后期,因女真族对明朝虎视眈眈,辽东总部遂重修辽东边墙,万历年间,熊廷弼再次修缮建堡。


       清代修筑的长城规模和其所跨越的地域都很大,
       但对内而不对外。并且因其相对粗糙且保存不多等原因,所以很少被提及。但是清朝曾修建过柳条边,素有绿色长城之称,不过因其阻碍了满族与其他民族的来往,限制文化发展,遂于乾隆年间被废弃。


       总结
       长城并不仅是一道单独的城墙,它的建筑结构也是十分复杂的
       。
       城墙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墙身,其平均高度是7.8米,它的总厚度较宽,可保证两辆辎重车马并行,如此一来可有效的防御敌人
       。
       它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外檐墙和内檐墙。


       因地形不同的原因,所以它需要根据地形变化的要求进行修建。大多修建于高山或是平原之处
       。


       如若需要传递情报等,在长城体系中还设有烽燧。
       这是一种很古老的消息传递办法,但却十分有效。古代的边防报警分白天和夜晚两种信号。白天因阳光很强,所以如若用火光传递,则不易被看见,遂放烟,叫“烽”。而在夜间烟雾则不显,所以需要举火,叫“燧”。甚至还会用燃烟、举火的数目,来报告有多少敌人。除此之外,明朝时还会放炮,如此一来可增强报警的效果,使情况可以传递至更远的地方。


       除上述建筑结构外还有城堡,可分为多种
       。
       而在万里长城的防线上,最集中的防御据点是关城。
       因其是防御据点,所以
       它的位置极为重要,在修建时多选择有利防守之处。关城数量很多,且大小不一。上述的这些建筑结构共同筑成了长城,它不仅是国人的骄傲,更是世界的瑰宝。
       在我们眼中,它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从它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不屈的精神,它也正见证着现今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人的努力奋斗,它的存在让世界看到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
       。


       看到这里的读者朋友们,你们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吗?或是还有什么感想,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大家一起友好地讨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