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并不熟悉古代打更工的职责,但或许你在历史剧中曾听闻过这样一番言辞:“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句话是古代打更人常挂在嘴边的。打更,是古代一项职业,类似于今天的闹钟。因为在那个时代,还没有手表和手机,人们难以精确知晓时间,所以需要打更人在每个整点时刻报时。

如果仅仅是为了报时,为什么古人要在深夜进行打更呢?在夜晚报时似乎并不那么重要,因为人们睡觉时并不需要知道时间,而且打更可能会吵到别人。那么,古人的用意又是什么呢?实际上,打更人的工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重要,如果古代没有打更人,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让我们通过这些问题,一起来揭示其中的答案吧。

打更这一职业其实历史悠久,早在原始时代就有了打更人的存在。那时的打更人的角色主要是满足当时人们迷信的需求,用来驱赶邪灵、辟邪。而选择打更人的人选也不能是普通人,而是部落里德高望重的巫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打更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职业。有人或许会认为这份工作轻松,因为在电视剧中,打更人看起来只需敲打铜锣,一边走一边喊口号,似乎很轻松。现实却并非如此。这个职业需要全年无休地进行,无论刮风下雨都得执行,而且必须准确无误,薪水也很低,因此几乎没有人愿意从事这样的工作。

据史料记载,元朝之前的打更工通常是由官府聘请的,属于一种强制性的职责。然而到了明朝时期,打更工的身份一般转变为乞丐。这样的安排不仅解决了乞丐们的生计问题,同时也满足了打更的需求。打更人通常携带着马灯、铜锣和小木棒。马灯用于夜间照明,防止自己撞到别人,也预防别人撞到自己;而铜锣和木棒则用于敲打,以突出打更的效果。

正如开篇所述,打更实际上就相当于古代的闹钟报时。在任何朝代,准时上班是必须的,因为迟到可能导致薪水被扣光,尤其在古代,缺乏劳动法来保障劳动人民的权益。而且,尽管古代也有计时设备,但一般人难以负担,因此需要打更人来报时,同时打更人的声音也能方便人们早上起床。

除了作为闹钟和报时功能外,打更人还扮演着一定的安保角色。虽然打更人不具备保卫人民的能力,毕竟他们薪水低,有些甚至是乞丐兼职,自身营养不良,很难应对坏人。但打更人在安保方面主要起到警示作用,他们的存在会减少犯罪率。

打更人在安保方面主要体现在巡逻上。根据规定,打更人必须走遍所有的街道,确保每家每户都能听到报时声。尽管许多朝代都有专门的巡逻人员,但打更人的巡逻频率更高,很多时候深夜巡逻只有打更人一人。当人们听到打更人的声音后,就能安心入睡了。

在电视中常见的打更人一边行走,一边敲锣喊口号,那么他们喊的口号究竟是什么呢?实际上,他们主要喊着五句口号,每一句对应一个时辰。一更时,他们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二更时,喊“关门关窗,防盗防偷”;三更时,喊“平安无事”;四更时,喊“天寒地冻”;到了五更,则喊“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这些口号实际上是打更人的暗号,不同的时辰对应不同的含义,打更人必须熟记这些口号。那么,打更人又是如何知道现在的时间呢?其实,除了要熟记口号外,打更人还需要具备判断时间的技能。

在古代,打更人通常通过一些物品来判断时间。例如,他们可以点燃一根固定长度的香,根据燃烧的速度来判断时间;或者利用滴水,根据水滴到达固定容器刻度的时间来判断;甚至有些人会观察天象,根据星星的排列和位置来判断时间。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打更人才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工作。

在前文中提及,古代打更人的职责主要包括报时和安保,然而古代智慧的人们在这两个方面融入了更多的智慧。以一更时的口号“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提醒人们天气干燥,要小心使用蜡烛以防火灾。为何将这样一句警示放在一更呢?

原来,古代也有许多读书人,他们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家,在睡前还喜欢点蜡烛看书。蜡烛的光线微弱,长时间使用容易使人疲劳,甚至不小心碰倒蜡烛会引发火灾,尤其桌上堆放着易燃物品如书籍。因此,在一更时打更人特意提醒人们要小心火烛。这句口号不仅反映了古人的智慧,实际上每一句口号都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古人的智慧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打更这一传统职业延续了几千年,一直持续至清朝时期。在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打更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尽管后来日本投降,但人们已经发明了手表、闹钟等计时工具,因此打更渐渐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打更逐渐成为了历史,如今想要了解这一传统只能通过影视剧等媒介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