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里的婚姻一直讲究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人都会受到伤害。很多时候素未蒙面却要结为夫妻,出现了许多社会悲剧。在清末年代,很多年轻人已经接触了一些新的思想,对之前的封建婚姻开始产生抵触。可尽管他们不喜欢婚姻由他人做主,在父母的软硬兼施下也不得不妥协,而绘画大师徐悲鸿便是其中一个。
徐悲鸿的婚姻也是由父母一手安排,尽管他不喜欢但还是在父母的期盼下与这名女子结婚,她厌恶这个素未蒙面的妻子,就连给自己的儿子取的名都带有厌恶之感。徐悲鸿家里贫困,但是因为父亲是私塾老师,他从小接受的知识比其他人多,父亲不仅教他读书写字,还教他一些基础的绘画知识。 没想到徐悲鸿很有天赋,靠着父亲的教导,他小小的年纪便可以在外靠画画赚钱,帮父亲减轻负担了。当徐悲鸿17岁的时候,他的绘画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同龄人的水平,当时父亲见自己的儿子如此天赋,不能一直呆在家中当一只井中蛙,要想提高应该到外面见见世面,学习学习新东西。于是在父亲的期盼下他踏上了上海之路。
他来到上海后开始钻研西方绘画技巧和精髓,在这里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学到了前所未有的绘画知识。他的绘画水平再一次得到提高。也正当徐悲鸿在上海稍微有些发展之后,家中传来消息说父亲已经病症重在床。 当时徐悲鸿立马离开了上海回到家乡照顾父亲。可是那时候的医疗条件太差,加上也并不是太富裕。没多久徐悲鸿的父亲便撒手人寰了,徐悲鸿悲痛万分。从小父亲就对他悉心教导,尽管家庭困难也不忘让他获取知识。而自己却在父亲病痛之时未常伴左右。
也是在父亲病重之时,给徐悲鸿说了一门亲事。当初乡村之一些偏远之地还流行着“结婚冲喜”的说法,当时乡里乡亲见徐悲鸿的父亲已经病重,便提议让徐悲鸿结婚冲喜,讨个吉利。 徐悲鸿的父亲听后便采纳了这个意见,对于徐父来说,冲喜是小,成家是大,他只是想在自己最后的日子里可以看到徐悲鸿能够成家立业,于是徐悲鸿左挑右选,挑了一位乡下女子。可还没等到两人结婚,徐父便撒手人寰了。
开始徐悲鸿反对至极,可是想到这是父亲最后的期盼,孝顺的徐悲鸿接受了这门不情愿的婚姻。可徐悲鸿很不喜欢这个强给他的妻子,他认为这个女子没文化没见识,两人的三观完全不在一个层面,所以临时对她也是凉薄寡淡。没多久徐悲鸿便后悔了,时刻想着逃离这个家庭。 徐悲鸿18岁时,他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有了孩子的徐悲鸿依旧没有放弃想要离开这个家的念头,不仅如此,他讨厌妻子连带着也厌恶这个孩子。到底是年轻气盛,做事冲动,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不满,他为自己的儿子取名叫“劫生”,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个不吉利的人。
其他人家中的孩子都是带着父母的期盼而生,取名时都是再三斟酌,想要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徐悲鸿取“劫生”这个名字带有强烈的诅咒意味。尽管再不喜欢也实属过分了。当时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纷纷批判徐悲鸿,稚子无辜,何必强加怨气。于是家中的人又将“劫生”这个名字改了过来,叫“吉生”。
徐悲鸿越发觉得在这个家中待不下去,便丢下妻儿再次来到了上海学习绘画。上海走在了时代了前列,这里的女子也是有知识有文化思想新潮的女子。徐悲鸿来到上海没多久,便认识了蒋碧薇,当时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徐悲鸿也早已经将老家的妻子儿子抛之脑后。 劫生在没有父亲的关照下长大了,后来徐悲鸿偶然回家发现劫生也相当具有绘画天赋,当时觉得还挺讶异。这时候徐悲鸿便也想着能够好好栽培这个孩子,好继续延续自己的绘画之路。当众人都认为“劫生”已去,“吉生”已来的时候,还是生了变故。
劫生在七岁的时候不幸夭折,他还没来得及享受父爱,没能得到父亲的栽培便已经走了。好像徐悲鸿当初的“诅咒”真的随之应验,这个孩子没有体验到其他孩子那般快乐,而是遭受劫难而来。徐悲鸿为此十分愧疚,他在后来的人生中每天都在忏悔当时的意气用事。
结语:民国时期,又有多少像徐悲鸿这样事业大有成就,可生活上却不尽如人意的人物。可是话说回来,当初既然不满这位妻子,又何必和她繁衍后代,既然有了孩子,就应该做到父亲应有的责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