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型大灯笼,一个就价值1380万元,历经风吹日晒45年,至今还完好如初。而这正是出自清朝内务府老师傅之手,不得不说老祖宗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瑰宝。

可当初在制作天安门城楼上的大灯笼时,却无人敢接这个活儿。唯有这个老师傅向周总理保证,我就是豁出这条老命,也一定会在开国大典前,把这个灯笼给做出来。最终这八个灯笼成为了,天安门城楼的一道奇观。

那么这个老师傅究竟有什么来头?这个巨型大灯笼又有何寓意?

1949年9月2日,距离开国大典只剩下28天,地点才确定下来在北平城的天安门前。可此时这里遍地垃圾,臭气熏天,看起来破烂不堪。于是政府就组织了一场又一场的清洁运动。要把天安门乃至整个北平城换个新模样。

紧接着周总理作为开国大典,筹备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下达了一个命令。天安门一定要布置的喜庆,还要突出红色革命的胜利。

很快各个方案出炉,放在了周总理办公室。周总理在过目后敲定了其中的一份方案。即在天安门城楼上方悬挂毛主席画像,正面的两条字幅。另外还要在十个廊柱间悬挂八个大红灯笼。

因为在周总理看来,红灯笼象征着红红火火,圆满与富贵,对于新中国的诞生有着同样的意义。而且红灯笼还寓意着照亮华夏大地。毛主席得知后也赞同的点点头。

然而画像和字幅容易解决,可八个大灯笼却令所有人为难。因为北平城没有一个人能做的出来。这究竟是为什么?

天安门布置的方案下来后,众人面临着一个问题,无人能做。这是因为按照设计师的要求,每盏灯笼高2.23米,周长8米,整个灯笼重80公斤以上。当时我国从来没有人做过这么大的灯笼。

因此一些工厂又或是老工匠纷纷拒绝了,他们做不出来这么大的灯笼。眼看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越来越近,众人急的团团转,可一个人的出现让大家燃起了希望。那就是清朝曾经的内务府老师傅尹作滨,他家以前是专门为皇上扎灯笼的。

负责布置会场的工作人员钟灵一听,立马前往尹师傅的住处。可惜没找到人,不过还是在一家澡堂里找到了他。在听说给天安门上扎灯笼,七十多岁的尹师傅并没有答应。

他怕灯笼做坏了连累自己的儿子,当即钟灵信誓旦旦的保证,现在是新社会了,没有株连九族这一说了,尹师傅这才同意了。

为了赶在开国大典前做出这8盏灯笼,尹师傅立马开始干活。可还没开始制作,材料就出现了问题。原来普通的竹子由于各方面原因,竟然从底部爆开来,所以就需要一种叫瓷竹的材料来制作。

这种竹子竹枝细腻,而且柔韧性特别强,做红灯笼的骨架特别合适。可现在情况紧急,又去哪里找这种竹子?就在这时尹师傅却要求回老家,这是为何?

一对红灯笼竟然价值1380万, 被视为国宝悬挂在天安门上,而这正是出自一个专门为皇上扎灯笼的老师傅手里。那么为何会这么贵呢?

就在开国大典前夕,制作红灯笼的材料还没有着落, 可老师傅尹作滨却坚持要回老家。面对众人的不解,他表示要把自己老宅的房梁拿出来,来制作红灯笼的骨架。

钟灵一听坚决不同意,他们不能拆掉老人的家。可耐不住尹师傅的要求,终于一部分工作人员跟着他来到了老宅,拿回了这种特殊的材料。

回去后尹师傅第一时间,就把竹子按照长短以及宽窄,劈成相同的竹篾。之后再做灯笼的灯型,这一步是最难的,要让每一根竹篾呈现出同样的弧度,最后组成一个苹果形状。

在这过程中,尹师傅的手经常受伤流血,但他却没抱怨过一句。骨架完成后,就要粘贴布面,可由于灯笼太大只能把布料剪成枣核的形状,然后拉平整后糊在上面。终于经过几天的日夜奋战,第一盏灯笼做出来了。

这个灯笼大到可以在里面打麻将,众人都说尹师傅才是真正的大国工匠。随后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内,尹作滨带着工匠以及战士们,完成了八盏灯笼的制作,并且还赶在了开国大典前。

很快到了要安装的时候,可由于灯笼太大,众人只能以抬轿子的方式,把红灯笼运到天安门。当8盏红色的巨型灯笼,高高的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后,让人看了都心生欢喜。

周总理在验收成果时,看到辉煌气派的城楼表示十分满意。就这样在1949年10月1日,八盏红灯笼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更是见证了日后新中国45年的风风雨雨。

直到1994年天安门重新装修时,才将其替换下来被收藏在博物馆内,又或是天安门管理委员会。

不过其中有两只被捐献给了贫困山区的希望工程,在拍卖时竟然拍出了1380万元的天价。不过红灯笼本身的意义就比金钱重要。对此你怎么看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