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文职京官系统中,中坚力量是各部的司官,即正五品的郎中以及从五品的员外郎,据不御史的大致估算,郎中、员外郎的数量应该在500人左右。比较而言,郎中是一司最高长官,地位略高于员外郎。
别看郎中品级不高,但是实权极大,皆分管某一领域的具体事务,甚至有些部门的满郎中比汉侍郎权力更大。大致来看,这类郎中的数量有五个:
其一、吏部文选司郎中
吏部的地位一直处在六部之首,同等级的堂官、司官都要比其他各部略高一筹。明代时吏部左侍郎的政治地位与其他五部等同,清代吏部虽不如明代,但也仅仅是稍有削减而已。
吏部下属文选、考功、稽勋、验封四司,各掌其务。其中文选司主管文官选任、升调之事。吏部的核心业务就是选官,其制定的人事制度也十分繁琐,不同出身、资历的官员何去何从,皆由文选司定夺。
选官是一个可操作性极强的环节,不管是刚入仕的还是即将要升任的,都必须要向文选司郎中打点,否则即便可以入仕或是能够升任高级别岗位,也未必会获得好的岗位,即所谓的肥缺。
文选司可以说是一个名利双收的部门,不仅本身政治地位高、影响力大,而且还能通过许多渠道获得数额巨大的法外收入,故而文选司郎中当排第一位。
其二、吏部考功司郎中
考功司主管文官之议叙与处分,议叙即论功行赏,处分即依吏部则例对官员进行处罚。对于官员来说,不管是议叙还是处分,由于衡量的标准不同,最终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官员有功考功司就会对其进行论证,但执行的标准是很难统一的,比方说知县有功得到议叙,其结果可能是从简缺调至繁缺,品级保持不动;也可能是直接提拔为从五品的散州知州。
这两个结果不可谓相差不大,至于如何运作则完全取决于考功司,要是积极打点或是走走朝中的人际关系,那么就有可能获得进步。
处分也是一样的,官员有过到底该如何处分,也存在轻重的问题。比如知县没有限期破案,按例要受到处罚,但是有的是罚俸而有的却是降级,就看考功司如何定论。
其三、户部银库郎中
户部主管钱粮,其核心业务又是户部三库。其他各司只是分管各省的钱粮,工作累不说,还吃力不讨好。户部三库即银库、缎匹库、颜料库,其中的银库即国库也称“太仓”,是国家财政的根本之地。
朝廷对银库的管理向来严格,规定郎中、员外郎清一色是满人,从不让汉人染指。道光以后,随着银库管理制度的混乱,各种弊端浮出水面,银库各库兵公然染指公帑,监守自盗,他们伙同银库司官将上千万两的白银各自私分。
道光朝的情况是已经暴露出来的,还有很多是没有被发现的,可想而知,主管银库的郎中收入得有多丰厚。
其三、兵部武库司郎中
兵部下属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司,尽管兵部主管武职官员的选任,但是与文官比起来,武职官员的选任则要清要许多,武选司和文选司根本不在一个量级。兵部排在第四名,且空有主管军政之名,实权操于军机处之手。
武库司主管全国的兵籍和军器,并掌武科之事。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分管军器,全国的军械器物是十分庞大的,承平之时因训练而导致的损耗十分惊人,每年都会拨出大量款项进行采买。
而要是在战时,军械器物的损耗就更大了,一场仗下来没个几百万两银子肯定打不住,而在核销的过程中,武库司各级官员就会发上一笔横财,只要动一动笔杆子,就会有白花花的银子入账。
其四、刑部秋审处郎中
刑部掌国家刑名,为最高司法机构。而秋审处则是最后阶段的定刑,只待皇帝勾决便可明正典刑。所谓人命关天,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死刑犯的核实,清代更甚,从司法角度尽最大可能完善定罪制度。
秋审处郎中是刑部的业务主干,熟悉律例办事谨慎,他们的工作压力极大,每天几乎都要工作到半夜。但是回报同样也是丰厚的,六部当中如果说哪个部门的郎中最容易升官,那么秋审处稳坐第一把交椅。
每届秋审过后,有功之郎中、员外郎按例都会得到晋升,且都是直接跳过三品、四品,升任本部堂官。与其他各部郎中相比,秋审处最大的特点就是升官快,但外快方面几乎是零。
其五、工部营缮司
工部排名最后,又因很多官员非科甲出身所以政治地位并不高,但这并不妨碍工部在经济方面获得大量的法外收入。其中营缮司掌国家各项重大工程的营造,凡都城、宫苑、坛庙、陵寝、衙署、营房等等无所不包。
搞工程赚钱自古有之,各项营缮工程耗费的人力、物力极大,尤其是砖瓦石等各种建筑材料,一般都是经过几道手才能最终汇总到工部核销。
通俗地说包工头、材料供应商、建筑商等,都要给营缮司官员行贿。如果看过《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贾政就曾担任过工部郎中主管工程建筑,这一职务给他带来很多进项,所以才能维持贾府的巨大开支。
除了以上各司,内务府广储司郎中也是一个肥缺,但因内务府与外朝各衙署是独立开来的,其职官选任也有很大的局限,故而不加细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