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一次读者见面会上,一个大学生对作家梁晓声说:

“如果,35岁以前,我不能脱离平凡,我就自杀。”

当得知大学生对平凡的定义后,梁晓声叹息道:

“过不了多久你就会明白:

大多数人穷尽一生去追求非凡,但最终收获的依然会是平凡,这本就是属于大部分人的人生真相。”

若你也持有与这个大学生相同的人生态度,不妨读读作家陈应松的散文集《朝向一朵花的盛开》

在书中,陈应松用清新自然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平凡人生的认知:

固然日子过得清贫艰辛,境遇也总叫人悲喜交加,但这本是平凡人生该有的模样。

而这样的平凡人生,依然可以收获幸福,依然值得。

就像《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所说: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也可以过得不平凡。

陈应松,被文坛称为“至少三十年都无法超越”的森林描写圣手。

从武大中文系毕业后,几十年笔耕不辍的他,凭借“神农架系列”作品在文坛屡获奖项。

读者对他的作品如数家珍,但对他本人的情况却知之甚少,只能用一句“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加以评价。

对此,他的解释是:

好的作品源于生活。

所以,我会重返山溪乡野去汲取灵感,而那种远离喧嚣所收获的怡然自得,也让我不能自拔。

确实,乍暖还寒的三月,他会去乡间看纸鸢乱飞,燕子筑巢,去感受那平凡日子里蕴含的妙趣横生;

而冬日里,在神农架采风的他又会围一炉温暖,独享那份“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否”的暇意。

其实,这种方式不光他乐此不疲,连杨绛先生也曾不吝于色地赞叹过:

“人生最好的日子不是惊艳,不是繁华,而是远离喧嚣。”

是啊,远离喧嚣,在清欢处取悦自己,本就是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

又一个金秋时节,陈应松去到栗子坪,一个大山深处充满古意的村寨。

那里的街道一尘不染,田垄庄稼整齐,吊脚楼上挂满了金灿灿的玉米……

那里的人们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城里老人提着相机怡然自得地走走拍拍,农妇在田间心无旁骛地种着大蒜,还有那诚心待客的劳碌村长……

总之,这里漫溢着宁静悠远的氛围。

阳光不燥的午后,在村寨闲游的陈应松碰上个背着满满一背篓草药的药农。

估计是常年在山里采药,少与人打交道,骤然见到生人的药农显得有些局促。

但很快,他咧开嘴笑起来,那满带真诚和满足的笑意深深地打动了陈应松。

事后,陈应松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老想有这样一个去处:月下荷岀,默然相守;村霭袅袅,不问归处;山野开阔,村寨富饶;村夫古道热肠,状若圣人……

这样的地方,只怕是神仙也要艳羡的宝地吧。

曾如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

“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

是啊,大环境越是浮躁,人越需要寻一方静地。

躲喧嚣,避繁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偷得浮生半日闲”。

毕竟,喧嚣之外,亦有清欢。

曾有读者说,读陈应松的作品,能感受到他对亲人,对家庭满满的爱意。

对此,陈应松毫不否认:

确实,在过去的岁月,无论我遭遇怎样的境遇,家人都从未弃我而去。

他们让我明白,亲情才是这世上能为你兜底的靠山,是你迎战世界的铠甲。

出生小镇的陈应松18岁便离家去外面的世界闯荡,可惜收获甚微。

25岁的他已老大不小了,但口袋里却掏不出娶妻成家的钱。

父亲听到消息后,立即放下手中事,从小镇步行十几里路为他送去200元钱,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是啊,亲情是铠甲,能抵世间风雨。

有了亲情的护佑,自会让人生出一股直面世间困苦的勇气。

父亲将钱交到自己手中后,甚至没坐下喝口水,就急着踏上了返程路。

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他的心里涌起一阵感激和愧疚。

他知道,一直以来,正是靠着父亲在小镇摆摊做裁缝挣得的微薄收入,才支撑起了这个六口之家;

如今,自己虽已成年,不仅不能替父亲分忧,父亲还在继续帮扶自己……

想到这里,陈应松暗暗发誓:

待自己在县城站稳脚跟,待小家安定下来,一定接双亲来身边好好尽孝。

只是世事难料,还未等到他达成愿望,父亲就因一次脑中风匆匆离世。

突至的噩耗让他看清楚一个事实:

人生在世,再多的来日方长,都抵不过一句生死无常。

有些事在无常中可能永远消逝,有些人错过后可能就永不再见。

唯有珍惜相守的每一天,才能让遗憾不再出现。

此后经年,无论多忙多累,他都会安排双方在世老人来省城住上一年半载,为他们置备各类物品,更是抽空带他们四处旅游……

他又将父亲的故事写进自己的小说集,并将小说集获奖的信息告慰给了父亲的在天之灵。

至此,在亲人的陪伴下,在亲情的抚慰下,陈应松渐渐走出自责的阴影,重获心灵的安定。

三毛曾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人生匆匆数十年,唯有把心安顿好了,才能从容地应对人生的兵荒马乱。

终归,人生本无常,心安即归处。

在成为作家之前,陈应松的生活也很是波折。

作为最后一批招工进城的知青,他被分配去了搬运公司,当一名肩扛重物,在城乡山野送货的搬运工。

领导感觉身型瘦削的陈应松无法胜任这份工作,便将他调去水运公司当船工。

在水运公司的5年,陈应松见识到了船工这个职业的无穷幽谧:

白天要经受风浪的冲刷,夜晚驳船发出的巨响又让人无法入眠,更需要经年累月地忍受与陆地完全不同的寂寞。

即便条件如此艰苦,可陈应松并不灰心,他坚信自己有能力去到更广阔的天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为此,他一直默默努力,静等机会降临。

他爱好写作,为了提升写作技巧,他购入名家名作用以学习。

而为了攒够买书的钱,他节衣缩食,更是挤出闲暇时间去捡破烂,打零工……

正所谓: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在三四月做事,八九月自会收获答案。

水运公司的大部分员工都是船家子弟,最高学历也就初中生,高中毕业的陈应松在这里自然显眼。

很快,领导发现了他的才能,便将能写会画的他调去做案头工作。

终于,他可以坐在桌前专心写作了。

随着他的作品被《解放军文艺》杂志发表,幸运之神再次降落:

他被借调去了县文化馆。

在文化馆的日子,他创作出很多脍炙人口的宣传作品,也为日后走上作家之路积累下宝贵的经验;

之后,为了夯实写作基础,他辞掉文化馆的工作,去武汉大学中文系进行为期2年的深造;

2年后,省文化厅又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不可否则,努力之后,他的人生已发生了巨变。

平凡的生活,到底值得过吗?

陈应松的回答是:

“我沉醉于当下平凡而简单的生活,即便它偶有缺憾,但我依然觉得值得。”

而王尔德的回答,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生活就是你的艺术。你把自己谱成乐曲,你的光阴就是十四行诗。”

见过一些人,碌碌一生,把日子过成了平庸的重复;

而那些认真生活的人,却在日积月累中拓宽着生命的疆域。

他们感恩经历,珍惜遇见,拥抱内心,努力生长。

这样的人,即便生而平凡,但岁月依然会让他们收获丰盈。

网上有个热议问题:

并非大富大贵的普通人,如何过好这一生?

一条高赞回答说:尽人事,听天命。

这世上最不幸福的,是命比纸薄,还心比天高。

是啊,你面对平凡生活的态度,隐藏着人生幸福的指数。

接受人力有尽,允许求而不得;接受人心有憾,允许缘聚缘散;

接受自己平凡,允许自己独一无二。

如此,平凡人生,依然值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