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日),成都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记者从大会上获悉,未来三年,成都将实施“六大行动” ,建设重点项目207个,总投资1800亿元 ,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巨大的产业规模 未来可期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在大会上表示,“今年,我们将再造一个千亿产业,到2026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700亿元,实现三年翻一番,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增速13.9%。

选择这一赛道,成都有底气:产业竞争力城市排名全国第六,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创新应用先导区 。而就在近日,成都海艺互娱“绘画大模型”、晓多科技“晓模型XPT”、明途数字人3个大模型成功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成都行业大模型实现国家备案“零”的突破……成都正围绕人工智能这一新赛道抢先机、赢主动。

良好的产业生态 壮志雄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在这条道路上,成都“拼”劲十足。当前,成都正积极推动多领域AI技术的应用,培育出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生态,聚集人工智能企业875家,2023年产业规模达780亿元,近3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目标已定,如何发力?

在今天的大会上,成都制定了未来三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六大行动”,作为达成目标的清晰路径。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构建“赋能中心+创新中心+行业大模型”体系,打造自主可控人工智能赋能中心,组建泛在智能计算创新中心等平台,培育智能感知与视觉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40个,遴选一批本土大模型企业匹配智慧蓉城专属场景,推进华西医学大模型、索贝明眸语言大模型等30余个行业大模型加速迭代,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爆款”大模型。

实施算力支撑能力攻坚行动。 推动成都超算中心运营模式升级,加快成都智算中心二期扩容,建设大算力集群,力争2026年算力规模达20000P,进入副省级城市前3。今年建成全市一体化算力调度中心,争取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布局。

实施数据供给质量提升行动。 积极争取国家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试点,打造训练数据集20个以上。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加快建设四川数字资产交易中心,推动《成都市数据条例》加快立法,建立数据一次性授权机制。打造线上数据流通平台和线下公共服务空间,汇聚超过10亿条公共数据和500亿条行业数据。

实施集群发展能级跃升行动。完善产业“2+6+N”布局,打造产业地标5个以上。实施“十百千”企业培育工程,形成“20户链主+100户专精特新+100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梯队。

实施场景融合应用培育行动。紧牵应用场景这个“牛鼻子”,以人形机器人进世园会为节点,开展机器人“十进”活动。加快建设易信达数字工厂等33个应用场景项目,围绕人工智能赋能生产、生活、治理,策划创新应用场景150个,在虚拟电厂、数字文娱、智能养老、空中交通等领域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带动形成超50个大模型应用标杆。

实施高端产业要素倍增行动。加快启动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立法。争取年内承办工信部组织的全球AI大模型应用论坛暨“百模论剑”大会、腾讯开悟人工智能大赛等活动。用好“惠蓉贷”“科创贷”,设立本产业专项基金,全领域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实施AI人才培养工程,汇聚高层次领军人才超100人、专家人才超1000人、从业人员突破20万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