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东部,长江入海口附近,有我国众多大型船舶海工企业,许多海洋工程的“大国重器”,都在这里生产建造出来,驶向全球各地。然而,这些超级大船的装备并不是一家企业生产的,上下游企业之间,是如何运输的呢?一些体量特别巨大的装备,转运是一项非常重要且需要技术的工作。近日,记者就跟随一艘运输船,全程记录了一次“超级罐子”的转运过程。

这个巨大的黑色罐子,长22米、宽45米,高31米,相当于十层住宅楼的高度,是一艘正在建造的大型液化天然气船的液货舱,用于装载液化状态下的石油气,容积约23000千立方米。这个大罐子超过1600吨重,由三台模块小车托举着,从生产企业的总装平台,经过4个小时的缓慢运输,走到3公里外的码头,运送上船。

 

总台记者 唐高林:这个大家伙现在已经牢牢固定在驳船的甲板上,接下来,驳船马上就要出发,运往下一个目的地。

 

江苏华滋能源工程设计师 袁东东:船是浮在水面上的,如果受到外力或者风浪,它会有不规则的横向和纵向的摇晃。所以我们设计了这种支撑,来阻止它移动。

 

除了8组焊接装置拉住罐体,防止左右前后的晃动之外,记者在罐体底部看到,还有两路共16个承压墩支撑着这个1600吨的巨无霸。

 

罐体底部的面积有限,一共有5条纵路可以作为支撑点。既要考虑到运输安全,还要考虑上下船的方便,之所以仅仅设置两路共16个承压墩作为支撑点,而不是更多更密,主要是为了给上下船的运输模块车留出作业空间。

为了尽可能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风险,根据天气预报,转运等到了风浪较小时进行。货船上午10点出发,一路沿江缓缓而下。

 

这次航行从南通启东出发,目的地位于上游的南通的崇川区,在但由于货船超大超限,整个航程需要先驶出长江口,从较小的北支航道绕行回到南支航道,再溯江而上。

鸿盛永辉甲板货船船长 马开元:上面有两座大桥,净空高度也不够,不让海轮过,必须绕到上海的南支航道,总共行程是192海里。不超过6级风,浪高不超过2米。

 

进入海区后不久,风浪渐渐大了起来。

第二天早晨,天空飘起了小雨,海面上波浪汹涌,站在船头,明显感觉到整个罐体也随船晃动。

跟船的工程设计师袁东东一大早就起来了,到甲板上仔细查看罐体的位移情况。

 

江苏华滋能源工程设计师  袁东东:现在情况挺好的,罐体也没有出现相对的位移。现在的风浪横倾有5~7度左右,在我们计算的区间内。因为这个罐子迎风面积比较大,会增加它的横摇和纵摇。

经过超过29个小时的航行,第二天下午3点多,货船安全到达了目的地码头。船一靠岸,早早等候在岸边的工人们,开始上船进行切割作业。

 

惠生重工公司主管 唐武术:割枪是1000多度,怕它给点着了,前期做好了防护,在海上固定的墩给它割掉,明天等潮水到位的时候,再“丁字”停靠。

现场20多名工人,从下午忙到午夜,完成了所有准备任务,3台模块车顺利进入到罐体底部。

 

到港后的第二天中午,长江水位高潮来临,之后短暂的平潮期,江水的流速对船稳定性影响最小,为货船“丁字型”靠泊迎来了最佳时机。

惠生重工码头主管 丛亚军:现在是定位作业,船要定在码头,船的尾部与码头垂直,方便货下船。最难的就是船体定位,船体定位好了,就事半功倍了。

 

在“丁字型”固定好船体后,江水正好开始慢慢落潮,等到货船尾部甲板与码头地面保持同一水平面上,这时,模块车就开始向岸上缓慢驳运。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经过五个多小时紧张作业,终天在第三天的下午五点钟左右,“超级罐子”成功驳运上岸。

不久的将来,又将会有一艘高科技船舶,从这里下水驶向深海大洋。

(央视新闻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