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美苏两国先后成为世界上公认的超级大国,它们为了谋求世界霸权,从50年代开始,苏美走上军备竞赛的道路.先后研制成功洲际弹道导弹,战略核武器。但在5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超过了苏联。1962年,美国拥有洲际弹道导弹近300枚,而苏联仅有75枚。

美国军备扩张的速度刺激到了苏联,苏联猛起直追,除了全力以赴加紧研制和生产核武器之外,还大力研制导弹。

因为在导弹数量上已经落后美国,所以苏联想,既然拼数量不行,那就拼威力,苏联决定研制洲际导弹。

按照当时大部分工程师认同的观点,当一枚弹道导弹的射程超过 5500千米的时候,就可被称作洲际弹道导弹。1954年由苏联第一设计局负责开始研制洲际导弹R-7,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洲际弹道导弹,1957年8月21日成功试射。它在全球航天史、军事史上具有无可比拟的意义,由R一7洲际弹道导弹改造而来的人类第一枚运载火箭 ,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了太空。 由此 ,太空竞赛正式拉开帷幕 ,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 。

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第一枚运载 火箭、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 把第一个动物送入绕地轨道,让第一颗 超过1吨重的卫星在太空工作,人类第一个月球探测器,世界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都是 R-7完成的,从R-7火箭身上,苏联可以说衍生出了庞大的火箭家族,包括卫星号、东方号、联盟号和闪电号。

虽然作为运载火箭很棒,由科罗廖夫领导设计的R-7虽然拥有世界上第一种洲际弹道导弹的荣誉,但实际上没有使用价值;R-7使用不可贮存的低温推进剂(液氧),必须在发射前才能加注,又因为体积巨大只能用发射架从地面发射,导致导弹的反应速度和生存能力极低。

所以苏联一直想要研制一款真正实战化的洲际导弹,在军备竞赛中可以赶超美国,R-16导弹项目就此上马。

R-16采用了可贮存的液体推进剂: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使用这种推进剂组合的导弹可以在加注后持续部署,从而实现了随时可发射的状态(但加注状态只能维持30天,因当时尚未解决推进剂对贮箱的剧烈腐蚀作用)。同时,与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的R-7不同,R-16的设计更为紧凑,可以实现地下井部署,从而大大提升了导弹的生存能力。

可是R-16的研制时间太短了,赫鲁晓夫又想赶快研制一种可以真正投入实战使用的洲际导弹以对美国构成威慑。隐患就在这个时候埋下了。

1960年,赫鲁晓夫在给涅杰林元帅下达任务的时候说:“当我赴美国谈判,我的脚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时,你要给我放一枚导弹,吓唬吓唬美国人。”

为此,R-16导弹并没有进行充足的安全测试,就直接进行了试射。在10月23日,赫鲁晓夫已经到达了美国,当天,已经用大吊车将它直立在发射场地,10月23日下午导弹开始加注燃料和压缩气体,发射时间则定在了当地时间 23 日19 时。

傍晚时分,导弹发射准备进入决定性时刻。18 时 30 分传来了第一个危险信号:在进行与一级发动机氧化剂和燃料管路内的高温隔膜爆毁有关的例行检查时出现了意外情况。 系统无法对高温隔膜起爆情况进行客观监控。在后来的再次排查中,技术人员发现,一个机组的气体发生器关断活门引爆管也有问题。

为了尽快实现发射,涅杰林打算铤而走险,尽快抢修R-16导弹,赶在10月24日发射。由于是液体燃料火箭,其发动机只能在导弹起竖24小时内点火,毕竟液体燃料具有高度腐蚀性,一旦超出了期限,那么就容易发生事故,涅杰林想要在这个时间差内完成火箭维修。

为此,大批工程师和科学家来到了发射台上,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抢修,当时技术人员提出,应该要把燃料罐排空,再检查故障,但是涅杰林认为这样耽误时间,拒绝了这个提议。涅杰林可能没有想到,这个违规决定直接让他去了天堂。

技术人员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开始了维修工作,10 月 24 日一大早,专家们便开始排除前一天发现的故障。 更换一级发动机装置上耗损的引爆管是最复杂,这可以说是最危险的作业。

就在导弹预定发射时间前30分钟,10月24日18点45分,工作人员还在抢修一具配电器。突然,导弹的第二节引擎不知何故竟被点燃,发动机喷出的火苗烧穿发动机底部, 损坏了氧化剂箱, 接着又损坏了一级发动机燃料箱,进而破坏了导弹的整个结构,结果在二级发动机旁连接并引起总计 120 多吨燃料组分强烈的爆炸状燃烧。 与此同时,固体燃料发动机一台接一台起动,油箱增压系统空气瓶发生爆炸。

当时发射塔上160名科学家,他们全部被大火吞没,瞬间气化,就连苏联导弹部队司令员涅杰林元帅也当场遇难。

这次爆炸事故对苏联打击非常大,陨落的160人全部都是苏联高级火箭专家和高级工程师,他们的遇难,直接影响了后续苏联的军备研发和航天研发,因为大量资深火箭科学家的损失,苏联在后续火箭研发中更是多次失败,多次爆炸,甚至登月的超级火箭N1也在4次大爆炸后最终惨淡收场!

幸好,还有一位火箭设计员杨格尔因要吸烟离开发射台,幸免于难。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R-16导弹开发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最终在1963年列装部队。

为了掩盖失败,苏联各媒体于1960年10月26日发表消息称涅杰林元帅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直到30年以后,1990年,这起惨剧才被公布。

科研是要一丝不苟的,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定,尊重客观规律,同时重视每一个细节,心存侥幸之人把反常看作正常,把偶然当作必然,无视本质、违背规律,就想投机取巧。侥幸就是不幸的开始。苏联为了完成自己的个人野心,不顾科学规律,最终酿成了这起惨剧,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