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昕捷)

2001年7月,全国高考的语文考试时间已经过半,在江苏南京的某个考场内,一个考生引起了监考老师的注意。

此时,这位考生已经做到了语文试卷的最后一道题目,就是写“作文”,让监考老师诧异的是,这位考生竟然打破常规用古白话文写作文。

监考考试忍不住停下了脚步,多看了几眼。这一看可不要紧,瞬间就在心里提前为考生伸出了“大拇指”。

只见这位考生手中的笔在飞快地运转着且他文采斐然,让人眼前一亮。四十分钟过后,该考生为自己的作文画上了句话。

其实,当时考生已经预感到或许自己的作文可以拿到高分,但他没有想过最终自己竟然拿到了“满分”。

这位考生名叫蒋昕捷,那篇让他一战成名的作文就是《赤兔之死》,后来蒋昕捷再次提到自己的作文时,说了这样一段话:“那篇作文确实改变了我的人生,若不是这篇作文,可能我在从事计算机行业,也可能在中关村卖电脑....”

事实也如此,因为这篇作文蒋昕捷由理科生转为了文科生,也让他告别了原计划的计算机专业。

如今,21年过去了,在2001年因一篇作文被大众熟悉的蒋昕捷,又过着怎样的人生呢?

1:

蒋昕捷,江苏南京人,父亲是一名普通教师,母亲是一名外企职员,他们是一个很普通的三口之家。

而蒋昕捷对古典小说和古典文化的爱好,则源于评书。

上世纪八十年代,茶余饭后听评书是许多南京市民的一大爱好,当时蒋昕捷的外公就是评书的忠实听众,老人家也是南京广播电 台《广播书场》的铁杆粉丝。

深受外公的影响,幼小的蒋昕捷开始和评书结缘,每天到了评书时间他都会和外公一起沉浸在评书的世界里,后来他说:“听评书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

评述中那些精彩绝伦的武侠故事,形象各异的人物,犹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蒋昕捷。

他第一次听评书时还不到五岁,当时听的就是袁阔成说的《三国演义》,那一回书是“青梅煮酒论英雄”。

从此后,他对评书的热爱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评书已经不能满足蒋昕捷对古典小说和古典文化的探索和特爱了。

这时候他开始大量地阅读古文化小说,并陆续读完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名著。

因为喜欢,书中很多精彩的内容他不但能记下来而且还能记很久。

《水浒传》里108将的绰号,《隋唐演义》中那些英雄好汉都擅长什么兵器,他也是了然于心,时隔多年依然可以丝毫不差地说出来。

到了初中,蒋昕捷已经开始阅读《论语》、《庄子》等古典书籍,阅读的广泛性不仅扩展了蒋昕捷的知识面,更是为他打下了夯实的古文功底。

就这样,在其他同学只埋头学习教科书时,蒋昕捷的阅读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们,这背后也离不开父母的支持。

早在学前班以前,父母就引导他认字,并给他购买了许多书籍让他阅读,而且从来不会限制他读书的范围。

其实,当时也有同学说,你总是读那些书干什么,考试又不会考,但事实证明,同学的目光终究是狭隘了。

2:

2001年7月,19岁的蒋昕捷和万千考生一起走进了语文考试的考场。

蒋昕捷先是习惯地看了一眼作文题目,那是一道以“诚信”为话题的开放性题目,当时他还没有特别不一样的灵感,于是就先做前面的。

真正带给蒋昕捷灵感的是试卷中的阅读理解,这是一道图文题。

上面画了一匹马而在下面的文字中,当蒋昕捷看到了“赤兔马”三个字,他的心“咯噔”一下,随后作文的写作方式和写作结构也跃出了脑海。

最终,蒋昕捷以三国故事为基础,撰写了一篇“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当时作文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蒋昕捷写得畅快淋漓。

放下笔的那一刻蒋昕捷只觉得过瘾,也感觉自己的作文应该能拿到不错的成绩。果然,当阅卷老师看到这篇作文时眼前一亮。

蒋昕捷精湛的语言功底和严谨的思维逻辑,更是让老师拍案叫绝,于是直接给了满分。

满分作文带给蒋昕捷的是“一夜成名”,在那个网络并不发达的年代,各大报刊、纸媒和网站都争相报道《赤兔之死》。

那会蒋昕捷还在泰山游玩,是老师在电话中告诉他这个消息的,有那么一瞬间他还有些不相信,再三确定后他高兴到欢呼雀跃。

随后,蒋昕捷也给妈妈打电话说:“您明天可以去买一份报纸,不出意外的话,上面应该有我的名字!”

果不其然,次日蒋昕捷的名字在几乎是铺天盖地被报道。其实别说那会,就是到了现在那篇《赤兔之死》依然是高考满分作文中的代表之作。

而高考结束后的那段日子,蒋昕捷的家也变得很“吵闹”。

当时很多媒体都来采访,甚至还有人邀请蒋昕捷出席节目,原本平静的一家被卷入了“作文”带来的风潮中,但内心充盈的他们很快就让这样的生活恢复了平静。

这篇作文彻底改写了蒋昕捷的人生走向,当时他以总成绩“517”分(未达到分数线)被南京师范大学破格、降分录取,并由理科改为了广播与电视新闻专业。

3:

顶着“名人”光环入学的蒋昕捷,注定比其他同学多一些压力,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当时很多双眼睛都在盯着他,也有人担心他会不会成为伤仲永。

对于外界的赞誉和关注,19岁的蒋昕捷却很自然地接住了,他没有骄傲也没有自满,也可以说他活得比同龄人都要清醒,他依然坚持努力学习,低调做一个本分的好学生。

每年到了高考季,总有人会找到将心捷,让他给考生一些经验,蒋昕捷都会很诚恳地说,千万不要轻易去模仿,也不要轻易去尝试从未尝试的东西,要发挥自己的专长。

在大学里由理转文的蒋昕捷,自动屏蔽了外界的声音,他在自己的专业内深耕,或许他知道一夜成名容易,但要想以后走得更加稳,踏实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大学毕业后的蒋昕捷如愿成为了《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当人们再次听蒋昕捷的名字时,已经是2010年。

这一年,身为记者的蒋昕捷发表了两篇关于地沟油的调查报道,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不过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蒋昕捷都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一直到2016年,蒋昕捷才再次露面。

这年的他已经从记者行业转型,并成为了天猫的公关总监,时隔两年他又成为了天猫双11的代言人,后来他的身份又变成了银泰商业助理总裁。

曾经的优秀少年,如今已经是商业精英,应了那句话,优秀的人无论在哪个行业,都会成为佼佼者。

4:

其实,在蒋昕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沉淀”和“不骄不躁”对一个人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为有了成长时期对古典文化的探索和日复一日的积累、沉淀,才有了他在考场上的洋洋洒洒和一鸣惊人,那是过去十几年努力后的结果。

因为内心没有浮躁,所以成名后的蒋昕捷一直脚踏实地,在自己领域内深度学习,夯实自己的基础,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优秀记者和商业精英。

时间倒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穿过光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坐在小椅子上,和外公正在津津有味地听《三国》。

多年以后,男孩长成了莘莘学子,在2001年的盛夏,他带着满怀的期待和憧憬走进了考场,在那么紧张的时刻他敢于大胆突破,在白话文盛行的时代,用古白话文写了一篇作文。

而外人看到的只是他的成名,却不知道他背后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拥有着怎样的坚持。

时光不语,却给了所有人答案,通过蒋昕捷我们可以看到:沉淀自己,深耕自己,才能成为最后的王者。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学习蒋昕捷的精神品质,沉下心,多读书,哪怕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也不要飘飘然,因为人生是场慢跑,只有稳扎稳打,才能越走越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