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先进武器还未曾出现的古代,弓箭无疑远程射击最佳的装备。春秋战国时期,有神箭手名曰养由基,每射必中,百步穿杨。
据传,为了学习剑法,他曾经整夜盯着豆粒大小的火种,直到看其如巍峨高山那般庞大。后来,又整日追随着自然界的微小昆虫,待小昆虫在他眼中大若房屋时,岁月已流逝三年。
养由基明白已然功成,晋楚交战,晋国有神箭手名曰潘党,一箭射中楚王眸子,楚王大怒,递给养由基两支箭,命令其射杀养由基,养由基一箭出,潘党死,自是名震楚国。
古代神箭手
这是神箭手在历史上显明的一个小小片段,在古代,能做一个神箭手,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按照古籍的记载,神箭手的第一要义就是臂力必须过关,古代之弓箭不同于今日,以游戏竞技为主,古代制造弓箭的唯一目的就是置对方于死地。
不似今日弓箭,主要评判标准的精准度。三皇五帝时期就有弓箭,名曰“轩辕弓”。“轩辕弓”重达到千斤,若没有足够的力量,定难挽起强弓。
有人不免纳闷,古人真会制造如此重的弓箭吗?《封神演义》提到一个小故事:陈塘关李靖的三公子哪吒天生神力,意外见到一驾神弓,孩子好奇心重,直接射出几千里。
故事虽有夸张从成分,但背后绝对有扎实的历史典故。
典故就出自于小说诞生前的几个朝代。比如三国时期著名的典故——辕门射戟。吕布为了使袁术和刘备罢兵止戈,设下一个赌约。
如果他能射中辕门上的戟,两家就此罢手言和,若是失败,两家随意交战,自己绝不掺和其中。吕布此行的目的就是保护刘备,让刘备的小沛与自己成犄角之势,互成防御体系。
袁术一旦拿下小沛,徐州就会陷入危局之中。吕布绝非冒险之人,他敢说出这样的话,自是拥有这样的本领。
果不其然,只见一支箭轻轻巧巧射中辕门上的戟,袁术大为惊叹。为防自己死于暗箭之下,袁术只能选择灰溜溜地撤军。
吕布手中方天画戟重达百斤,没有这份力量,他又岂能操纵手中的强弓?
一个例子若不能说明挽弓需挽强的道理,不妨再来一个。这个例子同样是出自三国时期,老将黄忠,八十多岁,双臂依旧能够挽起强弓。
从他与关羽的对抗中就足以见证其实力,两个的武力值几乎是不分上下。
今人可以挽起强弓吗
问题又来了,今日还有这样的人才吗?随着武器的更新换代,这样的人才逐渐消失在历史的旋涡之中。
清朝末年,八旗子弟的弓箭手和洋人的枪炮对决,结果死伤惨重,这是两种不同等级文明的对抗,这种对抗使得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
首先觉醒的就是武器,魏源提出的口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因此,时至今日,做为战争的弓箭几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过在一牧马放羊为主的蒙古一带,尚且存留以射猎为主的弓箭。
不过这种弓箭与古人相比,相差甚远。战场的弓箭可以射穿几层铠甲,而射猎的弓箭能穿透的无非是动物的皮毛。
没了相应的需要,自然就没了与之匹配的人才。其实这并非是今人的体力退化了,力大无穷之人今日比比皆是,比如奥运会上的举重队员,掷铁饼队员。
那些人臂力了得,可是学会挽弓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收益,他们自然不会去学习这项技艺。
接着再看今日的射击术,弓箭方面以竞技为主,自幼习练的都是精准度,而比赛的时候还要看个人的心理素质。
当对面不再是敌人,而是一面靶子的时候,决定的不再是生死,而是比赛场上的名次。
关于弓箭最初的记载依旧躺在文献当中,寥寥八个字: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既然失去了最初的意义,那就没必要以为重量为重要点。
所以,并非是今日的臂力退化了,而是时代发生了变化,使得人们追求也变得不一样。
今人的实验
近期,来自于东北的网友为了打破今人不能挽古弓的“魔咒”,自深山寻到专门做弓箭的木材,参照古人的重量系数,制造一个重达百斤的强弓。
为了表示自己能达到和古人一样的水准,在网上专门安排了一场直播。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位网友亮出精心打造的弓箭。
为了表明自己绝非弄虚作假,他专门来到闹市区请来往的陌生人作证,陌生人配合着他,拿起了地面上的弓箭。
结果可想而知,如同拿起一桶水,面部憋得通红。这位网友再其拿起,面不红,同时地上跳动了几下,表明自己心跳也处于正常频段。
接下来就是按照古人的操作开始挽弓,但闹市区人多,他驾驶着车辆来到了郊外,一棵粗壮的杨树矗立在野外。
对着镜头,他言说道:“我会一箭射中那一棵树的树干。”
下面有网友评论,不如学习古人,射中杨树上的一片叶子。那人苦笑一声,将镜头对准杨树,苦笑道:“还没有叶子,老铁。”
于是,屏气凝神,一支箭不偏不倚恰好射中树干,搞笑的是箭根本没有插上去,而是在触碰道树干后,直接掉落地面。
那人连忙解释是树干太硬的缘故。评论区的网友又开始不淡定了,言说古代的将军,如李广等人,一箭可没入石头当中,杨木比之石头如何?
那人只能强硬着头皮又射了一箭,结果可想而知,与第一次一模一样。
只能说,这位网友或许有天赋,却不知古代的神箭手,不仅仅需要臂力,更需要是长时间的训练,没有个三五年,根本练不出这项震惊天下的绝技。
或许这位网友尽力练习几年,说不定能达到古人的水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