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顾名思义是对国家法令制度做重大的变革。在我国历史上,从春秋战国变法最为频繁,相继出现了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等一系列的改革,给当时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变法带来的效果也非常显著,少则改变了一朝君臣的命运,多则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战国时期,可谓是百家争鸣,变法最多的中国古代时期。那时候刚经历了春秋时期的战乱杀伐,存活下来的国家都是在春秋诸侯国中有实力的角色。到了战国时期,各大诸侯为了生存和发展,都想奋发图强与兼并他国为目的,于是寻求立于不败之地的方法。
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下,各国之间相继展开他们的变法之路。在战国时期的七大国中,都有属于各自特点的变法,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燕国的乐毅改革,韩国申不害变法和齐国的邹忌改革。
战国变法代表人之一李悝,商鞅变法可以说是参考他的
在战国时期,各国为图强,变法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了,打破旧制度迎来改革也是众多君主希望看到的事情。在春秋时期士人还不被看得起,到了战国时期士人都成为变法的主力人物。各国变法势必会触及贵族利益,士人对变法的情绪高涨程度明显高过贵族大夫。
七国变法中,最为成功的当属秦国了,和其他六国变法相比较,秦国变法力度大,改革彻底等特点就显现出来了。从具体来看,秦国变法实施背景和六国不同之处?为什么秦国能在战国变法浪潮中能脱颖而出呢?六国变法有哪些致命弊端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秦国变法实施背景和六国不同之处
与六国相比,首先秦国变法在实施阻力方面相比六国较小。
当时山东六国与秦国相比,实力强大,贵族势力掌握朝廷大权。不管是什么变法,首先触及的利益自然是贵族,秦国商鞅变法也不例外。如魏国李悝变法中就有触犯贵族利益的一条“选贤任能,赏罚分明”,主张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这对旧贵族利益打击非常大,也会遭到众多旧贵族的反对。
秦国变法虽然也触犯到了旧贵族的利益,但是与六国相比,阻力小了很多。因为当时虽然遭到了以甘龙为首的旧贵族势力的反对,但是由于秦国贫穷,旧贵族的势力范围没有六国那么大,显然当时的秦国旧贵族日子也不是很好过,反对变法的强硬态度不如山东六国。
秦国君主赢渠梁是商鞅背后的支柱
商鞅变法最大的后盾在于秦国君主赢渠梁的绝对支持,君主成为商鞅变法后的最大护盾,这让商鞅变法得以展开和实施。秦孝公赢渠梁对商鞅无条件的支持,和其他六国君王之间存在着差距。
六国变法有哪些弊端(举例韩国申不害变法)
举例韩国申不害变法来谈,申不害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类似,都是在弱小的时候寻求变法。申不害认为韩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官场腐败,再加上氏族架空了王权,所以申不害的变法主要针对中央集权来改变。
申不害变法确实给韩国带来了一些改变,官吏贪污腐败现象减少了很大,很多贵族权力也被下放,王位中央集权也得到了发展。但是申不害变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他同样也遏制了韩国的发展。
“今夫弑君而取国者,非必逾城郭之险而犯门闾之闭也。蔽君之明,塞君之聪,夺之政而专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国矣。”《申子•大体》。
在申不害变法中可以看出,希望通过术治牢牢控制住群臣,以避免国家出现“上逼主,而下虐民”的蠹虫奸佞。但是申不害本人却过于强调术治,忽视了一些其他的东西。而这些其他东西中有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法律制度。
韩国申不害变法推崇术治,取得效果的同时存在弊端
在后来的法家韩非子指出了申不害变法存在的弊端,有术无法是韩非子的四字评价,可谓是一语中的,四个字就概括了申不害变法存在的问题。在韩非子认为,没有法律制度作为基础的术治完全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依据,且没有统一的条文,非常容易改变的变法让大家术无所依,久而久之会自我矛盾,大家就都不遵守法律规定。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说申不害变法存在弊端
“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
这是韩非子对申不害变法产生弊端的概述,按照申不害变法来看,在短期内确实能凑效,官员不敢贪污,王位中央集权能控制士大夫贵族。但是由于没有法律依据可以依从,使得韩国在变法后期君臣之间关系非常微妙,君臣之间的猜忌心和勾心斗角的思想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了韩国人相互之间不信任,喜欢坐山观虎斗,这不得不说是变法带来的副作用。
秦国商鞅变法补缺了申不害变法弊端,做到颁布法律,按照法律执行变法
商鞅变法开始后,秦国颁布了很多法令,其中就包括
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
上述商鞅变法的措施,不管是从农业,商业,军队,还是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相关的明文规定,都是有法可依且颁布法律实施下去,秦人们就可以通过颁布的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或者按照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做事,做到了有法可依。
商鞅变法改革多方面,包括军事,农业
和申不害变法相比,商鞅变法以法律为基础,申不害以君主术治,两者之间的差距正是正反两极,一个被广大群众接受,另外一个朝令夕改,捉摸不透君主的“术”治具体指的是什么?让百姓相互之间产生一些疑问和猜忌,久而久之,韩国的谋权术之道无法被抛弃,宁可丢土地也不愿意丢弃,以至于最终两个变法走向两种不同的路。
商鞅变法成功因素
除了上述提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和士大夫阻力相比六国不大之外,商鞅变法执行以来能获得全国支持和执行并非单单靠这些,为广大群体带来利益的变法才能让人拥护。那么商鞅变法为那些群体带来了利益了?
基数群体最大的农民
商鞅变法对贵族和农民都有很多限制,例如贵族子弟没有战功不得授勋,农民的父子分家增加人口等诸多限制。但是与此同时,商鞅带给农民的利益也是无限大的。
首先是土地私有化,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种植,增加了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也让农民能分到田地过上好日子,只需要收纳一定的粮食,自我温饱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商鞅变法前农民手里没有土地,只能依靠地主的施舍才能活命,土地私有化和分田让农民得益颇多。
商鞅变法让绝大多数农民受益,农民是最大群体
其次是按军功授勋,秦国向来好战,自秦孝公前多任秦国君王为复仇夺取河西经历了数十次战争,造成了民不聊生的局面。在商鞅变法前,秦国农民是战时参军,闲时候务农,军民不分开。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农民参军即使斩杀很多敌将都没有功勋,战争结束之后依旧是农民,富贵和他们注定无缘。
商鞅的军功制度让普通百姓有了晋升的通道,战场长杀敌多者也能向贵族发起冲击,这给了农民很大的希望和冲击感。老一辈的农民在战场上受伤回家即使残疾,在商鞅变法前的秦国是不管不问的,但是商鞅改变了这种现象,让农民参军情绪高涨,参军士兵质量得到提高,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最重要的还是农民获得了利益,对生活有了盼头。
商鞅变法图强得到了验证
商鞅变法前,秦国虽然和魏国多次交战,但是都是败多胜少,经过多年大战秦国国力亏损厉害,魏国却因为掠夺了秦国大片土地得到了加强。吴起的魏武卒一直是秦国难以逾越的障碍,秦国变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图强,战胜外敌,夺回失地为目的,而这些在商鞅变法后多年,都得到了实现。
《史记》记载:“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昂。封鞅为列侯,号商君。惠文君七年公子昂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八年,魏纳河西地。九年,渡河,取汾阴、皮氏。与魏王会应。”
秦国和魏国在商鞅变法打了两场,都大胜,其中第一场是商鞅亲自上阵,自变法强国后首次验证实力,成功!第二次商鞅死后,秦惠文王时期7年再次和魏国决战,在河西这块土地上大获全胜,从此河西之地为秦人收复,商鞅变法图强得到了验证。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军事力量强大,收复了失去已久的河西之地
结束语
商鞅变法称得上是战国时期最完善的变法了,和其他战国变法相比,商鞅变法具体实施的措施精细,分类明确,有明显的法律条文可以依据,让大家做到有法可依,而并非如申不害变法那样以术治国。
至于为什么会脱颖而出,和成功的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以秦君赢渠梁为后盾,并且能确确实实为广大基层阶级如农民谋取福利,同时能增强实力战胜外地,变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自然就成功了,总之还是以民为本为基础,真正为大众牟利。
参考资料《史记》
《申子•大体》
《韩非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