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百业兴。轨道上的长三角呼啸而来、港口群合作愈发紧密、空港布局持续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国家战略第6年,长三角地区海陆空密布的交通路网,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可靠而有力的支撑,并不断为新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图说: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大动脉”的沪苏湖铁路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 杨建正 张锡峰 摄
轨道上的长三角
环环相扣四通八达
风平浪静的元荡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澎湃浪潮的见证者。2020年6月5日,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沪苏湖铁路在上海、浙江、江苏同步开工,地处沪苏交界的元荡便泛起了涟漪。随着施工的推进,一个个巨大的桥墩在元荡湖面上连成线,“高铁水上飘”的壮阔成为一体化发展的最美注解。作为“环太湖轨道交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与沪航客专、宁杭高铁、湖杭高铁、商合杭铁路相连,共同构筑长三角核心区城市之间快速铁路客运网络。
近日,这条横穿长三角核心区域的铁路正式定名“沪苏湖高铁”,沿线上海虹桥、上海松江、练塘、苏州南、盛泽、湖州南浔、湖州东、湖州8座车站名称也随之确定,开通运营进入倒数计时。
6月1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第三季度列车运行图。调图后,长三角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总数达1325.5对,货运列车开行总数达1345.5对。车次更密集、车速更快的同时,长三角铁路将首次新增一条上海出发的超级环线高铁——G8388次列车。列车从繁华的上海,途经拥有江南园林的苏锡常,到六朝古都南京,从大湖名城合肥到正在打造“大黄山”的安庆、池州、黄山,再到西湖畔的杭州,历时约8小时9分回到上海,系统显示首班车票已售罄。超级大环沿线城市之间形成流动圆环,轨道上的“大上海都市圈”也有了更为具象的图景。
池黄高铁、杭温高铁、宣绩高速……长三角越织越密的路网,为长三角地区出行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道路的通达性正在满足人们多样的出行需求,超级大环并不是闭环,而是在区域路网的加持下,四通八达,随之而来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将给区域内产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国际海空枢纽
建设加码能级提升
1145辆奇瑞汽车,日前乘坐长江驳船,自安徽芜湖港顺流而下,到达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再“换乘”外贸滚装轮远征海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降本增效的“江海联运”模式已经成为众多车企“出海”的优先选择。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上海外港海关累计监管出口汽车39.45万辆,同比增长23.03%,其中以“江海联运”模式出口的汽车接近三成。
长三角港口群是我国港口分布最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也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在上海,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建设已完成50%一阶段陆域吹填、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正在验收、苏申内港线西段、油墩港、大芦线东段等高等级航道建设等一系列提升海港国际枢纽服务能级的项目在持续推进。
上港集团积极参与太仓南三期和四期一体化运营,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沪太同港效应不断深化;沪连两港共同推进“数字走廊”合作项目,进一步加强船、箱、货物信息、作业信息等生产数据对接……港口群合作的不断加强,要素聚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2月28日,《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明确到2025年,完成先行启动区封闭验收,商务合作区基本功能落地运行,到2030年,全面建成商务合作区。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不仅是便利国际商务交流的新平台,服务资源要素汇聚的新载体,更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节点。空港方面,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正在加快建设,浦东机场四期改扩建也在同步推进。建成后,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将通过国家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交等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共同组成综合交通枢纽,承接国家沿海通道重要功能。
长三角地区国际海空枢纽服务能级的提升,将引领并支撑区域城市开发,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功能,更好服务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新民晚报记者 毛丽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