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娜 上海报道

4月24日下午,21世纪创投研究院“解局股权投资‘退出难’”春季闭门研讨会在上海举办。

活动现场,来自政府引导基金、国有资本、市场化母基金、市场化财务投资机构、产业资本CVC、S基金管理机构,以及银行、保险、券商、股权交易中心等的近50位嘉宾齐聚一堂,就行业备受关注的退出话题开展热烈讨论。

(现场图)

“上海国资院基于十多年服务国资国企的战略规划和改革咨询,深度理解国企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对国企如何从改革时代转型到产业组织时代,如何高质量发展有深度的了解,我们希望整合科技创新企业上下游的产业资源,借助国资基金的力量,通过服务懂政府、懂国企、懂科创、懂产业、懂资本的国资基金管理人来找到优秀的产业组织者,是一个织‘渔网’、找‘渔船’的过程,希望协助各地国资国企能够在产业组织领域实现‘借船出海’。”国资基金50人论坛秘书长、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资本服务中心主任谢招煌介绍了团队在服务科技创新企业、服务地方政府招引和国企转型等方面的思考和举措。在他看来,不同于VC投资的“打猎模式”和研究模型中最理想的“种地模式”,做科技创新服务更需要的是“织网”和借船出海“捕鱼”能力,是一种“组局”的能力。

谈及当前私募股权领域的市场环境,他表示,在一些从业机构选择躺平、趴下时,“我给大部分国资投资机构的建议是‘蹲下’。蹲着不仅容易起跑,还能为百米冲刺做准备。”

谢招煌的分享主要围绕国有资本顶层设计和投退模式探索展开。他分析说,国资企业投资业务的核心诉求已经从“三好”升级为“六要”:既要方向正确、科技创新,又要高投资回报、高IRR,还要能带团队、有现代企业制度,更要良好的流动性和DPI,总要满足相对多元的诉求,各监管部门的要求也都要达到。

在他看来,国资机构负责人正普遍走向年轻化和专业化,也开始有一批具有市场化思维的国资机构出现。如果合作方能够深刻理解国资在能力建设方面的多维要求,并理解到不同类型国资企业使命的不同,将能在投资和退出环节真正实现与国资“双向奔赴”。

据悉,为了防止各地地方政府资本招商出现踩雷现象,上海国资院联合国资基金50人论坛已基于G50投资专家资源构建专业的产业智囊,提出服务地方政府资本招商产业导入把脉问诊的“产业三甲医院”模式,协助地方政府从资本思维和退出角度,客观理性地拥抱产业财政时代。

“在服务科技创新、产业组织的过程中要有功能思维、企业思维,更要换位思考、要有系统思维。”在他看来,要在产业组织过程中“破局”,需要有魄力,而这个魄力来源于前期“组局”时的系统思维和资本思维的融合,要让各方实现互利合作共赢,方能“破局”。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