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孟母三迁”,为了让子孙读书兴家。
今有“随时变迁”,为了工作、在城里定居、追求理想。
搬家,变成了很多家庭要面对的问题。
有的人,搬入新房子,喜气洋洋;有的人,租房住,被迫一次次搬家。
事实上,搬家的初衷,一定是奔赴幸福的生活,因此我们要学会“重头来过”,舍去阻碍人生发展的东西,得到帮助人生发展的东西。
在此建议,不管家里是贫是富,搬家时,以下几样东西尽量不要带。
01
过于陈旧的东西,该扔就扔。
《断舍离》里说:“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过断舍离的生活。
搬家,是最好的一次“断舍离”行动,可以彻底清理一次家里的东西。
看看哪些东西,已经灰尘很多了,摆在墙角,都已经被遗忘了?这就是要扔掉的东西。
比方说,多年都没有穿的旧衣服,占据了柜子里的空间,并且开始发霉了;孩子长大了,但是孩子的玩具还在,随意丢在篓子里。
把东西扔掉了,也就是锻炼了自己“舍去”的功夫,腾出了家庭的空间,也让心灵轻松了,不为取舍而烦恼。
02
新家用不着的东西,早早处理。
我的小姨,三十多岁的时候,住在破旧的小区,用灌装煤气,还有一个很大的煤炭炉。
小姨五十多岁的时候,要搬到电梯房去住了,里面有燃气管道,也有空调,但是她坚持要搬走煤气罐,煤炭炉。
小姨说:“要是哪天燃气管道有故障,煤气罐就有大用处;要是冬天停电了,煤炭炉,就是热门的东西。”
说来,小姨和这些老物件,也有了感情,舍不得扔掉。
到了新家,煤气罐在存在,不符合燃气管理的规矩,因此被工作人员处理了;煤炭炉,一直在墙角,也缺少了煤炭。
如果小姨及时处理家里的旧物,还能得到一小笔钱呢。
搬家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新家和老家的区别,看看哪些东西,是不合时宜的,到了新家就变成“废品”。
根据家庭的改变,选择新家不需要的东西,及时处理,送人也好,变卖也好,都行。
送人就有人情味,变卖就能换钱,各有好处。
另外,很多人在搬家之后,会把老家卖掉。若是老家,有一些可用的旧家具,还能提高一些价格。综合起来,新家新家具,老家的家具不搬动,反而是好事。
03
家人矛盾,慢慢淡忘。
新家新气象,乔迁之喜......在搬家的时候,我们会收到很多的祝福,也会有亲友来送红包。
若是有心,我们还能办一次乔迁宴。让亲戚朋友都来参与,分享自己的喜悦。
悲哀的是,有的人,搬入新家,却仍旧活成老样子,把过去的矛盾,都带回新家了。
我的四舅舅,在县城买了房子,办了喜酒。但是有好几位晚辈,人没有到场,也没有随礼,四舅舅就特别不高兴。
究其原因,因为四舅舅和三舅舅、大舅舅,一直闹别扭。
三舅舅和大舅舅,就教唆自己的儿女,不要认四舅舅为亲戚了。
大概是搬家后的第三天,四舅舅在亲戚群里说:“没想到,兄弟姐妹的感情,从此就绝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亲戚们你一言我一语,闹得不可开交。到底是谁的错,说不清,但是矛盾是结结实实留下来了。
想起四舅舅住在新房里,闷闷不乐的样子,我就为他感到“不值得”。
我们常常说,“人到一定的年纪,要归零”。
搬家,是归零的最好机会。住新家了,就得有新的格局。家变得很大了,人的内心,也应该变得很宽了。
住在窗明几净的地方,却说着阴暗的话,带着一肚子的牢骚,这是何苦呢?笑着活吧。
04
不合时宜的礼节,需要改变。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隔了百里,人们的风俗习惯就大不一样了。
我们从乡下搬到城里,也许是走过了几百里地。你还用老家的一些习俗来面对左邻右舍,或者安排生活,可能是行不通的。
比方说,在很多地方,送棺材给人,这是很晦气的;在柳州,棺材变成了吉祥物,寓意升官发财。
我们要注意,入乡随俗,早早打听新家所在的位置,大家都有什么习俗。
与此同时,我们更要和左右邻居打招呼,避免在搬家的过程中,发生很大的声音,影响到邻居的休息,或者引起邻居的误会。
对于“放鞭炮”的习俗,就要特别注意。很多城市是禁止放鞭炮的。尤其是高楼大厦,需要充分考虑安全问题。
一些非常封建迷信的做法,也要舍去,不要因此导致家人都内心不愉快。
若是可以,给邻居一点小礼物,也算是“示好”,以后,大家就会更加和气。
家里有孩子,记得告诉孩子,到任何地方,都要讲礼貌,不要吵吵闹闹,给人不好的印象。
05
搬家,注重的是一个“新”字。
关于家风,勿以善小而不为,关爱周围的人,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房屋,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干干净净才对。
关于心态,进家门前丢掉不愉快的情绪,让家只存放快乐的记忆。
关于生活,融入新的环境,找到新的方式,带来新的体验。
一个好的家庭,搬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像一颗种子,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