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其中既有明朝自身的原因,又有蒙古游牧民族自身的内在原因。明朝自身实力不足以及缺乏全局视野是根本原因;而蒙古祖上曾经阔过的时代,曾经摧古拉朽般的击败了无数对手并融合了许多文明;加上元朝成建制、保留实力的退出中原,所以虽然几经演变依然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甚至在清朝时期依然成为重要的战斗力,而明朝早就因为历史发展规律消亡在历史长河中了。下面我们做一下详细阐述: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相对普通的大一统王朝,由于是最有一个汉人王朝所以被无数明粉喜爱。而蒙古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政权:一般游牧政权的生命周期和中原王朝差不多,或者更短;而蒙古则突破这个规律延续了数百年。并且在经过短暂的蛰伏后迅速成为大明王朝的心腹大患,明朝被迫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构筑九边重镇防备蒙古。那么为何在推翻元朝建立起来的大明王朝,为何始终没有摆脱蒙古的袭扰和威胁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明朝几乎在开国就步入鼎盛,在保守国防政策下国力没能进一步拓展来成功压制蒙古各部 一般王朝在艰难开创王朝后,都会在消灭对手统一全国过程中损耗巨大。在经过休养生息强大后才会击败游牧政权的威胁,汉、唐都是如此。而明朝是为数不多开局就几乎不如巅峰的王朝,也就是说在明太祖、明成祖父子时期国力达到巅峰,而明朝也是在击败蒙古后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王朝。但是在成祖死后,明仁宗明宣宗逐渐改变了积极的扩张政策变得保守。满足小富即安的明朝在以文驭武的国策下,自废武功再也没有进一步拓展来压制蒙古各部的能力。而国土也在成祖时期步入巅峰后逐渐缩水,最终成为两京十三省的结局。
明朝缺乏全局视野,坐视瓦剌部壮大;在土木堡之役中明朝精锐尽失,大明、蒙古攻守易手了 汉朝和明朝对待北方游牧政权的遭遇正好相反:汉朝在经过和亲蛰伏和休养生息以后迅速出兵,不但进河西、收西域开疆拓土;而且击溃匈奴,勒石燕然。按照汉武帝的说法:要让匈奴知道,(汉朝和匈奴)攻守易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多么豪迈和霸气,这是保守压抑后的释放。从此汉朝四百年始终保持对匈奴的压制,匈奴甚至被迫西迁。
而明朝则正好相反:本来明朝就是击溃蒙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来就应该保持对蒙古的天然优势。无论是明太祖朱元璋还是明成祖朱棣,都曾在危机意识下多次征伐蒙古。大明王朝国力也蒸蒸日上,进安南、下西洋、建立奴儿干都司。而被称为仁宣之治的仁宗、宣宗时代国防政策逐渐由进取变的保守,在以文驭武的政策下小富即安的明朝在宣宗英宗时开始了对于草原长达十年的不闻不问。让四分五裂的蒙古被瓦剌再次统一,从而酿成了土木堡之变的惨剧。大明精锐尽失,蒙古在大明压制将近百年后居然再次拿到了攻守态势的主动权。 蒙古崛起后灭族无数,在消灭潜在对手的同时也融合了众多文明;大草原没有新的挑战者,让蒙古度过了最艰苦的明朝北伐时期 蒙古作为草原游牧民族能够跳出普通游牧政权的生存周期是有原因的:1、蒙古崛起后三次西征灭国无数,从来没有一个古代帝国能够维持如此庞大的版图。疆域内民族、文明、信仰众多,蒙古在融合吸收了众多文明后壮大了自己。2、以往一个游牧政权的衰落必然被新崛起的民族取代,而本来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挑战者的克烈部、高纬度林中百姓等被蒙古同化融合。在失去了挑战者后,蒙古政权虽然一度低迷但并未并取代。从此千百年来漠北草原上游牧政权“一鸡死一鸡鸣”的规律被打破,漠北草原成为蒙古高原。
成建制退出中原的北元依然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而始终没有成为儒家王朝的蒙古保持了赖以安身立命的弓马骑射的游牧民族特性 元朝末年吏治腐败,加上黄金家族内部为了争夺皇权勾心斗角。群雄并起,起义军此起彼伏。当时的西吴王朱元璋逐渐强大起来,最后扫平诸侯一统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可以说明朝在中原取代了元朝的统治,元顺帝见事不可为带着皇帝印信和成建制的军队退回蒙古祖地。元朝在中原不足百年的统治,始终没有形成类似清朝和北魏一样汉化的儒家王朝。所以蒙古虽然腐朽落后,但是依然保持了赖以安身立命的弓马骑射的游牧民族特性。没有和满清八旗一样不堪大用,加上成建制退出中原的军队,所以北元依然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虽然历经明朝的数次北伐,北元政权瓦解蒙古重新恢复汗号;但是蒙古并没有被明朝彻底征服,在土木堡之变后蒙古迎来了攻守易手的结局。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