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酒管财经,编辑 | 阿鑫

入住酒店时必须录入“人脸信息”究竟是否必要?这个话题在业内一直被热议。

就在近日,上海市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发布通知,明确规定了住宿登记的流程,并严禁对已出示有效身份证件的旅客进行“强制刷脸”核验。

此外,除上海之外,国内多地此项政策已开始调整。《酒管财经》从多方途径了解到,北京、深圳、广州、重庆、成都、郑州、拉萨等地部分酒店也已不再要求强制人脸识别。

不过,《酒管财经》也致电联系了西安、杭州、三亚、乌鲁木齐的部分酒店,目前这些城市的部分酒店入住仍需同时提供身份证和人脸识别。

不再“强制刷脸”,上海酒店业做出了积极示范,相信全国其它省市酒店也将很快跟进。

对一些商旅活动频繁的大城市而言,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来华游客好感度,加速入境游复苏。

此外,这一变化对入住流程也是一种简化,酒店无需再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和维护人脸识别设备,从而降低经营成本。

据悉,欧道、中安、华视、沃土、蓝色妖姬、海康威视等酒店用人脸识别终端的单价从数千到数万不等,酒店需要安排1—4台终端,厂家还会收取年度系统维护费用。

如今酒店“强制刷脸”开始被叫停,这一政策调整对相关设备生产厂家免不了有一定冲击,更加考验其面对政策调整的灵活性、敏感性和适应性。

当然,探寻新路径或伴随阵痛,但找到并解决问题也为酒旅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新机遇。

尽管相关政策正加快落实,但人脸识别要做到隐私性、自愿性和便利性协调发展仍需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酒店行业及相关供应链企业如何保持定力、汲取经验,不断面对解决新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颇具争议的“人脸识别”: 便捷与隐私间的权衡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公众生活进入“刷脸”时代,人脸识别成为身份鉴定、访问认证、核验查证的重要载体,被广泛应用于支付认证、考勤打卡、门禁识别、公共安防等各种工作和生活场景。

酒店“刷脸”入住采用的正是人脸识别技术,将身份信息定向授权+虚拟身份证+人脸身份特征等身份证明进行融合,让顾客无需排队等待在前台,就可完成认证办理入住。

然而,这项技术在提供便利的同时,潜藏的信息泄露隐患日益凸显,近年来引起了行业重视和警惕。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曾提交一份《关于限制旅游场景过度使用“人脸识别”》的提案。

他直言,在酒店加装人脸识别设备终端,既没有明确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也没有正式成文的部门规章规定,该举措不仅降低服务效率,容易引起游客的不满和投诉,而且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建议公安部指导地方取消入住酒店必须刷脸的规定,并召回相关软硬件设备。

对此,不少酒旅行业人士都表示赞同。

华美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表示,疫情期间出于安全考虑,加强管理,录入人脸信息是可以理解的。如今疫情过去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旅客不再刷脸入住,这也是更符合消费者体验和减少酒店运营成本之举,也更有利于入境游的恢复。

环球旅讯首席分析师彭涵也认为,人脸识别系统近年来在酒店行业较广泛地运用,这对酒店造成了负担,但实际上又没有什么价值。

资深媒体人胡锡进也发文表示,在酒店入住登记的时候,使用“人脸识别”没有法律依据,也妨碍了旅游业的发展,不利于提升“全社会”的信心。

然而,也有一些人持有不同意见。

有业内人士认为,酒店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合,居住+消费的经营模式会带来大量的消费者,这其中不免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引入过滤性强、识别度高的身份识别系统将对酒店安全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酒店增加人脸识别,对于普通人来说,无非就是多耽误了一分钟的时间,但换来的却是整个入住环境的安全。

此外,一位人脸识别终端相关从业人员也表示,刷脸入住在缩短办理时间、提高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减少酒店前台现金流量频率等方面仍有一定优势,一些智慧酒店的自助入住机集成身份证读取和人脸识别功能,能实现自助开房卡和聚合支付功能,在旅游旺季高峰时减轻客流压力,加快办理酒店事物的效率。传统的酒店入住办理时间少则3分钟,节假日则需要长久的排队和等待,而刷脸入住一般在1分钟内即可完成。

事实上,目前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争论点在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争论点涉及隐私、安全、伦理、公平和法律等多个方面。

为追求降低犯罪率,个人是否要让渡个人体验,不惜牺牲个人隐私?

显然不行。我们要认识到,刷脸入住涉及到个人生物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这些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一旦泄露,可能会给个人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对此,一位酒旅行业观察人士告诉《酒管财经》,眼下确实需要限制酒店过度使用“人脸识别”,但也需要法律衔接和提供其他的身份验证手段。“人脸识别”可以作为一个服务增量,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但不该成为一个强制捆绑的选项。

酒店人脸识别还是门好生意吗?

现在酒店智能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宾客提供更独特、更便捷的消费体验和丰富多彩的外延服务产品,是酒店发展不可逆阻的时代风潮。

不过,酒店与消费者享受着智能系统带来的快速与便捷的同时,也承担着数据泄露等难以规避的风险。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逐渐进入智能化时代的酒店,数据泄露问题也愈发严重。

另据艾媒智库一份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在入住酒店时,超八成的人会首先考虑酒店的安全性,而隐私问题是消费者居住酒店时最关注的安全问题。

被问及酒店“强制刷脸”被叫停这一政策调整对相关供应链厂商有何影响,住好智能CEO武冉冉表示,这对酒店自助入住机相关供应链企业不会有太大影响,未来酒店可提供多种选择给顾客。除了刷脸入住外,还可保留传统的身份证入住等方式,这样既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又能保证酒店服务的高效。

据市场研究咨询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发布的全球人脸识别市场相关报告,国内人脸识别市场规模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尽管自助入住机早在数年前就已经有产品面市并落地到酒店,但至今仍处于市场改善产品的阶段。

取消“强制刷脸”的政策也意味着,未来酒店自助入住机厂商中,谁能根据政策灵活调整产品研发方向,在合规前提下提供多种模式,保护旅客隐私,狠抓旅客安全快速、无障碍的入住体验这个需求痛点,谁就能掌握这一市场的话语权。

此外,武冉冉还表示入住酒店涉及个人隐私有很多环节,人脸识别只是其中一项。

在梳理酒店运营中常见的前中后台网络系统板块后,《酒管财经》发现个人信息在酒店系统的收集、流转路径背后,潜藏被泄露的风险。

通过上述酒店系统图可见,酒店通过OTA授权、酒店自有APP和小程序等入口,向消费者收集了大量的个人信息,不但会用于身份核验、入住记录及费用支付等传统用途,也会将收集所需的信息嵌入于智能化设施(如房卡、机器人以及房间内各种智能化设备)的使用或体验。

而酒店可能收集的个人信息主要为两类:

一类是显性收集的信息:包括认证四要素(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生物识别信息、入住记录、健康信息、会员自报信息(邮箱,爱好,信仰等)。

另一类是隐性获取的信息:包括行踪、征信记录、工作单位等。

上述酒店收集的个人信息根据《网络安全法》等国内相关法律的判断标准,大多属于应当依法进行保护的个人信息,酒店均需注意合规要求,未来监管政策也很可能会涉及这些领域。

显然,目前除了刷脸入住,酒店行业在客户隐私保护上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仍需时间沉淀与检验。

在此,《酒管财经》还是要提醒,酒店行业应遵守现有的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积极建立个人信息合规制度,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从预防、治理、总结以及改进,在硬件和软件系统两个层面加强对旅客个人隐私的防护。

不过,一些相关供应链企业已开始积极响应治安管理新要求,灵活调整人脸识别设备的功能和使用规范。

早在3月,支付宝服务商平台就公布了《加强支付宝刷脸核身技术在各酒店场景中合规使用的官方公告》。

公告显示,关于刷脸核身应用,支付宝对服务商提出几点措施:

  • 1、服务商需严格遵守各省市《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告知用户需在明确感知态势下进行刷脸核身动作;
  • 2、严查服务商作业资质;
  • 3、针对借助支付宝小程序或蚂蚁认证的硬件设备终端经用户授权,获取用户隐私数据后,通过串联使用其他非蚂蚁认证的生态硬件设备终端,实现刷脸开门、刷脸乘梯、刷脸就餐等酒店场域内的其他扩展业务场景方案,一经发现将会关停相关蚂蚁权限接口;
  • 4、服务商不得长期存储或保留通过上述方式获取的相关数据;
  • 5、对试图破解蚂蚁刷脸核身应用安全规则的合作渠道,将予以清退。

此外,《酒管财经》还了解到,沃享住已开始对旗下生产的自助入住终端进行升级,酒店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治安管理规定,灵活选择不同的人脸信息采集方式。

当旅客刷身份证办理后,界面会弹出窗口询问旅客是否同意采集人脸信息。

若旅客同意,则继续办理入住手续;

若旅客不同意,则自助入住机将无法继续操作,此时旅客需转至酒店前台进行人工办理入住。

隐私泄露的背后,问题往往并非只是技术不安全,管理够不够安全也至关重要。

因此,酒店行业需要在技术与安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追求便捷服务与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必须妥善处理用户隐私保护这一核心问题。

尽管科技未来在酒旅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提升旅客体验,但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酒旅市场环境,才是酒店行业在数智化转型大时代需要脚踏实地奔赴的大方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