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高尔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没意识到,有一天,在学生的眼中,书籍不仅仅是进步的阶梯,也是上课时候偷懒的工具。

00后不仅仅整顿职场,对于老师也有想要整顿一下的想法。比如改一改教材,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是老师教书多年,也想不到的“爆改”方向。

课本涂鸦还是保守了,00后给课本换头画风清奇,老师笑到不忍惩罚

每个时期的教材,都有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教材,是知识传递的一种媒介。上面会记载很多历史性的瞬间,和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不同国家的教材,还会介绍不同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上面有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和需要领悟的精神。

因此,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很多成年人,就算是忘了上学的时光,回看儿时教材的时候,也会想起那无忧无虑,书声琅琅的时光。

但有些学生,等到成年之后,再翻阅教材的时候,也会会心一笑。但这个笑容的来源,不是温暖,而是奇葩。

教材中的插画,相对于教材本身,更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更容易被学生恶搞,老师无意中发现的,学生爆改的教材插画,真的让人忍俊不禁。

忧国忧民的杜甫,会骑着摩托车,带着不合时宜的帽子,穿着宽袍大袖的校服,出现在书本里,也会穿着24号球服,出现在另一种赛场上。

学生把教材中,原本有的人物,进行了爆改。把身上的衣服,手上的东西,甚至表情,都进行了改动。

还有会把玛丽莲梦露的经典镜头,搬上教材,就是可怜了旁边人的眼睛,突出的好夸张,被话的都看不出来是谁了。

这样改动之后,每次翻开教材,看到固定页面的时候,就会有很有趣的感觉。同学之间,还会彼此传阅,看看谁画的更好。

但渐渐的,学生们开始不满足,这样在教材之内的作画,逐渐把手,伸向了,教材的封面,一眼就能看到,就更有“面子”了。

而且,这种教材封面的换头,比课本涂鸦要狠多了,还更容易被老师发现。只不过这样有趣的封面,老师就算看见了,也就是忍不住的笑笑,不会苛责什么。

更夸张的封面“换头”

学生的想法,总是五花八门,教材上的内容在丰富,对于学生们来说,也不够。想要更有趣,还是自己创造,更有看点。

于是,教材封面,就成了学生们的创作基地。封面上的人物,会被学生剪下来,以一种奇怪的姿势,重新贴上去。

原来一起奔跑的同学,就变成了一个夹着另外一个“跑路”。这样的姿势,搭配上标准的笑容,看着真的让人很想笑。

学生们的创作,还不止于此他们会把一些人物的头,和狮身人面像的调换,出现一种很奇怪的新形势。

也有把头和叫慈爱上的其他标识互换的,总之要求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意料之外。这样的修改,也掀起了一股风潮,吸引学生们大量模仿。

后来,形式也会越来越夸张,有的是换了人物,有的是改了书本的名称等等。教材在学生的脑洞之下,变得奇奇怪怪。

老师面对这样的行为,也会很无奈。学生正处于贪玩的阶段,强制性的制止,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制止,又真的担心,会因为这样的事情,分散了学生们学习的注意力。

这个时候,需要有智慧的处理方式。这个也需要家长的帮助,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循序渐进,才能更好的度过这个时期。

笔者寄语:

这个时期的学生,想法不稳定,也不成熟。我们指责他们说不尊重教材,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感悟,觉得只是有趣,才这么画的,并没有恶意。

这个时候,可以找一个学生平时珍惜的东西,做个例子,家长弄花或者弄坏,让他感受一下东西被破坏的感觉,会有一定的用处。

另外,为了避免在上课的时候,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已经改动了教材的学生们,家长可以再订购一批教材,给学生上课用,弄坏的,就在家里面收藏起来。

重新订购教材的钱,就从学生的零花钱里面扣除。这样他们也会更加珍惜新书本,不会乱写乱画了。直接说,不一定长记性,但跟自身利益挂钩了,往往都会有不错的效果,试试吧。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