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杠杆率的渠道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从最开始的中央银行大一统的货币政策发展到今天市场化水平较高的货币政策阶段。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并非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货币政策需要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传导到非金融市场部门,进而影响社会经济各变量。


       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不高,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股权市场融资限制较多,债券市场发展不够完善,商业银行仍然是我国重要的金融部门。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有条件采取股权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大多数中小企业并不具备发行股票的条件,因此即便股权融资有诸多优势,人民币贷款依然是公司实现融资的主要手段,即间接融资是主要的融资渠道。
       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银行信贷这一中介渠道影响实体经济,而货币政策的频繁波动也会通过银行信贷对微观企业行为造成影响。
       (一)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信贷规模和借贷利率的影响
       银行信贷主要表现为信贷规模和借贷利率两个方面,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渠道影响银行信贷规模和借贷利率:
       1.
       实物期权渠道
       在“实物期权”理论提出之前,评估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项目的最佳方法为贴现现金流量法。公司或者项目的价值等于未来各个期间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差值的折现值。使用贴现现金流方法进行公司或者项目估值时,相关的会计制度须完善,信息披露须合理,因为评估者需要对未来的现金流进行合理预测。


       这种方法在进行估值时较为刻板,只能估计确定的投资带给公司的现金流入,忽视了目标公司和目标项目得到信息的多样性和投资时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这种机会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种权力,而非必须采取某种措施的义务,投资者可以根据时机调整自己的投资决策,例如,在市场环境变化时,投资者可以选择不投资或者延迟投资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在贴现现金流方法被广泛应用而又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情况下,经济学家开始将现实中的投资机会引入公司或者项目估值中,并将这种投资机会命名为实物期权。之所以用期权命名这种投资机会,是因为它类似于金融学中的期权交易,投资者有权利买入资产或者卖出资产。


       因此,投资者在进行价值评估时,首先需要确定该公司或者项目回报不确定性的来源,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学方式描述不确定性,最后根据净现值和实物期权的价值和写出目标方程优化求解。具体来说,实物期权即投资者的这种权利中包含一个重要的部分:延迟期权。延迟期权是指企业管理者可以审时度势,选择最佳时机进行投资,如果管理者选择延期投资,对管理者而言,即获得一个等待期权的价值。
       在高度不确定的政策环境中,债务人出于抵御风险考虑会减少投资,债权人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企业贷款即银行的投资,当企业前景在不确定环境下变得不确定时,企业贷款的吸引力也会降低。


       因此,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银行不会选择如期放贷,反而会选择利用延迟期权即延期放贷的机会缩减信贷规模从而最大化利益。当然,银行的这种等待期权的价值也取决于银行是否有能力等待。
       对一般性企业来说,如果公司在竞争,例如竞争一个申请新想法的专利或推出新产品,那么等待的价值就消失了。银行虽然也存在竞争,但是风险的提高会使得各家银行更加谨慎,所有银行都谨慎的后果即贷款规模的下降和贷款利率的提高。
       2.
       不作为渠道
       “不作为经济学”认为在固定成本很重要的情况下,随机冲击跟随布朗运动或其他扩散的连续时间模型具有很强的理论吸引力,当状态变量处于阈值所定义的区域内时不采取任何行动,当状态变量达到或超过上下阈值时采取行动,即存在一个中央不作为区,当不确定性增大时,非凸性调整成本增加,这个不作为区域扩大。


       每一个人对未来发生的结果都有一系列的预期,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代理者无法形成准确的概率分布,并且谨慎的代理者总是认为最坏的结果可能会发生,表现出一种被称为“模糊性厌恶”的行为,随着不确定性(可能的结果)范围的扩大,最坏的结果会变得更糟。据此推断,随着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银行对未来的风险难以形成准确预期,银行管理者的不作为区域将不断扩大,其最佳经营决策为缩减信贷规模、提升信贷利率。
       当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较低时,一级交易商以及其他投资者会积极调整利率头寸以应对冲击,流动性是银行经营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当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银行对未来的流动性需求难以预测,因此会缩减信贷规模。
       3.
       信息不对称渠道
       首先,货币政策频繁波动时,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项目的现金流波动增强,企业难以对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入进行准确估计。使用贴现现金流方法时,未来现金流为正则项目可投资,否则项目无价值,一旦企业对项目净现值估计有误,则决策就会出现失误,如果企业投资了大量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借款违约情况势必增多。


       其次,管理者面对此种经营压力可能会减少信息披露,作为债权人的银行会遇到更多贷款违约事件,而且信贷评估更加困难。一方面,银行无法确定债务人未来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资产价格的波动使得抵押物的价值难以确定。银行在进行贷款决策时,需要评估借款人信息以及项目信息,如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未来净现金流入预测中噪音信号的波动变大,银行的贷款决策出现失误的概率增加。
       最后,银行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于存款,即银行的借款,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银行的负债成本增加,这会促使银行谨慎放贷,缩减信贷规模,也会促使银行提高借贷利率以弥补成本的增加。
       (二)
       银行信贷规模和借贷利率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
       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中国市场中,企业获取资金的首选是银行,银行信贷供给规模必定会对企业杠杆率的选择造成影响。金融危机期间,银行信贷供给规模受到冲击,依赖信贷的公司将被迫减少资本支出以应对减少的借债,此外,杠杆率水平最高的公司应该是那些资本支出下降幅度最大的公司。
       在正常情况下,面临融资障碍的公司可以用其持有的现金来替代无法获得的信贷,在危机中,银行信贷供给的减少使得面临融资障碍的公司数量大为增加,这可能会导致它们囤积现金或者转为用股票来替代他们无法借入的资金。


       银行信贷规模降低时,企业通过债务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大大增大,在企业融资能力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企业无法负担本来可以承受的借债成本,企业会选择改变融资结构。关于贷款利率对资本结构的影响,“MM理论”认为,财务杠杆的提高会导致财务风险增加,投资者为了平衡风险和收益,会要求更高的报酬率以弥补财务风险的增加,即企业的权益成本增加。财务杠杆的比率越高,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报酬越高。
       另外,除负债程度外,企业所得税大小也会影响投资者的风险报酬要求。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负债利息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决策,进而影响杠杆率的选择。


       贷款利率上升时,会增加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公司要维持日常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难以满足,就会选择放弃一部分项目以应对变化,生产规模的变化会对公司的现金流产生进一步负向影响,规模较小的公司现金流入较小,公司的净现值较小,取得借款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公司杠杆率下降。而当贷款利率下调时,公司借债成本下降,公司会更多地向银行申请贷款,从而投资于更多收益更低的项目,因此公司杠杆率上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