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联想最近的一些事件,我们就不多说了。事实已经逐渐明了,连胡总编对此的言辞也开始发生了转变,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背后有一个无形的力量在推动,也说明司马南轰的七炮起到了作用。当然,这不仅仅是针对联想,而是向众多有类似情况的企业发出了警示。这件事讨论了这么久,大媒体一直没有出来定调,说明这件事很有价值值得讨论。尽管时代不同了,但企业不能总是只看眼前利益。联想应该比其他企业更有骨气。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科技基础还很薄弱,生产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为了让企业生存下去,企业转型是那个时代环境所迫使的。企业走贸工技路线,大体上来说是正确的方向。因为那时候国家很穷,不可能在这方面投入很多,因为民生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头等大事。
联想应该是我国最早的一批科技企业之一,联想的前身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支柱研究所投资二十万元成立的,成立日期为1984年,公司名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支柱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因为那个时候的电脑只能在英文环境下运行,所以业务发展举步维艰,直到1985年倪光南在柳传志的邀请下,带着他的“汉字系统”加盟公司,才一举打开中国PC市场。
有数据显示,当时的一张联想汉卡可以卖到1300元,利润可以达到700元,从1985年到1987年仅仅出售联想汉卡所得利润就高达1237.5万人民币,到1994年,联想的销售额就达到47.6亿元。看到公司发展不错,在1993年倪光南就开始筹办芯片部门,当时的目标就是直指英特尔。有知情人士透露,在当时汉卡销售业绩很不错的时候,柳传志还是比较支持倪光南的想法。
但是后来,由于大量的国外品牌电脑进来,导致了联想汉卡销量业绩出现下滑。再加上当时国内没有任何造芯条件,所以柳传志和倪光南在路线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后来两人越吵越僵,直到1999年联想解聘了倪光南。当时倪光南的离开,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行业震动,因为当时大多数人认为,倪光南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但是现在看来,倪光南院士还是很有前瞻性的。
如果早些在芯片领域发力,也许我国的PC芯片市场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专利壁垒,也就不必像今天这样受制于人了。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学校等机构的支持,联想在知名度和销量上开始大幅提升。联想开始向海外发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完成了从国内到国际的转变。然而,一些企业在发展壮大后,开始重新审视发展方向。比如华为从买办开始,通过研发和创新,成为了一家以ICT为核心的公司,并在多个领域获得了长足发展。
相比之下,联想则主要走的是贸工路线,在技术上的投入有些不足。而且,联想大力发展信贷金融业务,这让一些人质疑联想在利益分配上是否体现了国家致上的原则。尤其是在国际形势不断紧张的情况下,这一做法更容易引起共鸣。一家以硬件为基础的科技企业,如果背后没有看到核心技术,反而看到了庞大的金融体系,就会引起人们的质疑。因此,联想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实力的提升,而不是只关注金融领域的发展。
看看国外的科技企业,它们都只专注于一个领域,并最终成为主导全球的明星企业。英特尔、英伟达、AMD、高通都是很好的例证。我们也不希望联想在这场思想斗争中倒下。现在不同于60年代的文化运动,人们的认知逐渐改变。30年前,我们不讨论这些问题,是因为国家实力薄弱,底子差,企业生存难度大。现在,企业发展壮大了,我们应该多为国家考虑,把高薪、分红放在一边,多向不足的领域投资才是正道。
当然也有些人出于不良动机,领了狗粮之后在网上煽动情绪。但他们兴不起大浪,联想也不那么脆弱。大家讨论的目的是希望联想在国际大环境中不只是盯着利益,而是成为一个有民族魂的企业。我们可以以PC行业为例,我国的PC基础非常薄弱,作为行业老大,联想难道不能多投资一些基础建设,带头为国产PC硬件砸钱吗?我们都知道龙芯在PC CPU领域已经硬扛了二三十年,但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相比之下,英特尔在CPU研发上的资金投入可谓是巨大。虽然龙芯的性能还很弱,但没有任何人会嘲笑他们,因为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实现芯片国产化,不再被他人所掌控。如果我们国内的科技企业都能投入一些资金来支持龙芯,让他们招募更多的技术人才,我国的PC芯片领域也就有了突破的可能。一旦国产PC硬件基础搞起来了,国产PC也就可以进入消费领域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