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7月12日讯(记者 原彩梅 范祖康 摄影报道)炎炎夏日正是海边休闲好时候,游艇出海、研学活动、休闲海钓、每年“放鱼节”、潜水冲浪等各类海上休闲活动在莱山区“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7月10日,由烟台市委改革办联合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改革风帆劲 ,万亿征新程”烟台改革·媒体行集中采访活动走进莱山区“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以下简称“耕海1号”)。
“耕海1号”由山东海洋集团总投资4.2亿元,一期于2020年7月10日正式投入运营,二期于2023年4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开创了“蓝色粮仓+蓝色文旅”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项目先后入选国家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项目、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装备型海洋牧场建设“山东标准”唯一试点项目,获评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大会最佳创新奖,为国家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探索了有益经验。
“耕海1号”一期由3个大小相同的直径40米圆形子网箱旋转组合而成,构成直径80米的“海上花”概念,每朵子网箱养殖体积1万立方;二期养殖网箱体积40万立方,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养殖水体。通过引入智慧化、自动化技术,采用自动投饵、环境监测、鱼类行为监控等先进养殖装备设施,实现对水质环境及水质监测数据收集传输,实时测定海水温度、盐度、溶解氧等参数,根据风向、海水流动等调整投喂时间、投喂数量、投饵位置,精细化全过程管控鱼类生长情况,每年可养殖斑石鲷、许氏平鲉、绿鳍马面鲀等优质海水鱼类20万尾,年产约15万公斤。同步投放人工礁石,对海参、贝类等海洋资源进行养殖,年产海参3万公斤。
作为一种新业态,“耕海1号”在立项、建设、融资、运营等各个环节面临着诸多第一次。莱山区勇于担当作为、积极服务企业,助推“耕海1号”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项目。
开通“绿色通道”,全程帮办服务,主动协调省、市农业农村部门,并联进行省级海洋牧场认定和深海网箱建设;积极对接市行政审批、海事、自然资源等部门,全力缩短海域使用证、准建批复、航线等相关手续办理周期,累计为项目办理用海审批303.17公顷,2次“容缺办理”变更用海审批。
由于“耕海1号”与传统意义的海洋牧场和船舶等均有所不同,其海上住宿等业态运营所需的各项证件办理尚无成功经验借鉴,莱山区先试先行,积极对上沟通争取,大胆延伸服务触角,积极协调企业、公安、海警三方,办出了全国第一份应用于海上住宿的《特种行业许可证》;联合海洋渔业、市场监管、卫健等15个部门,“一对一”指导企业完善审核材料,突破陆地监管范围限制,先后完成《国籍登记证书》《所有权证书》《食品经营许可证》等8项营运证照办理,全力保障海洋牧场按时开业运营。
为确保“耕海1号”安全拖航就位,协调海事部门及北海救助局主动提前介入,研究评估有关拖航计划、保障措施,确保船舶适航、船员适任,2022年5月16日相关设施顺利拖航至渔人码头附近目的海域。项目建成运营以来,多位中央和省领导实地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上海、浙江、福建等地来区考察学习海洋牧场的运营监管模式,莱山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农村部以正式文件予以全国推广。
为适应现代渔业发展要求,今后,莱山区将积极探索海洋牧场平台运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从平台建设单位、运营单位、行业监管部门三方责任入手,坚持安全管理前置原则,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同步创新建立了“一项制度、一个专班、一批规范、一套预案”的“四个一”安全监管机制,即莱山区“耕海1号”海洋牧场安全管理制度、海洋牧场工作专班、16个领域安全监管工作规范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耕海1号”安全稳定运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