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最近对中国的挑衅把局势推到了悬崖边上。龙谷大学教授松岛泰胜公开要求她撤回错误言论、向中国道歉并辞去首相职务,理由是由于国内压力以及未来的风险:如果继续冒险的话,日本社会恐怕要承担不起。但是政治风向的冷酷现实却是另外一种状况。《朝日新闻》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高市内阁的支持率是69.9%。这组数字显示,在部分社会土壤中存在对华强硬的声音,“右转、硬抗、赌运气”的倾向正在扩散。

高市并不莽撞,她善于用“外部敌人”来收买选票。在民粹情绪高涨的环境中,越强硬就越能得到掌声。重视的是数据、支持率以及权力的稳定,至于中日关系是否已经破裂、地缘冲突是否迫在眉睫,她并不回避。

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再批高市早苗

只要政治利益足够,她就一直把言行标准抬高。这场戏不是她一个人的事,最重要的是有人在关键时候给她撑腰。自民党副总裁麻生太郎出面支持,并称其外交表现是“亮眼的、好的开端”。作为派系的“造王者”,他所持的态度就是向党内发出信号:对抗路线可以继续。站台的重量变成了高市更足的底气以及更大的肆无忌惮。

扩军和修宪加快了步伐,街头抗议和政策推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冲绳长期承受着基地带来的风险,焦虑情绪不断累积;对外挑衅越往前进,越容易把边界变成前线。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不断试探红线使得误判随时都有可能产生。外交上没有缓冲的空间。中国外交部已经要求高市作出解释,这不是客套话,而是底线表态。安全、经济、社会和舆论互相牵连,高市的赌注是建立在“中国会顾全大局、美国会无条件支持”的前提之下,但是这两点她都不能控制。一旦出现错误判断,除了支持率之外,还会动摇整个国家的安全感。

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再批高市早苗

很多人并不反对国防,只是害怕权力借“安全”之名不断加码,最终把社会拉入战争的深渊。支持者认为威慑和强硬是必要的,要让外部对手看到决心。近几年来,这样的叙事在媒体、政治人物以及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下逐渐积聚。但是强硬并不等于解决问题,增加军备也不自动带来安全保障。地区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能靠某个人的政治秀来维持。

这就如同把社会绑在战术车上进行竞速一样,政治家追求的是速度,而大众更重视的是安全性;舆论想要发声,但是不能越界。麻生的大力支持使油门踩得更深,高市把方向盘向右转;街上的标语犹如抓住车尾的手,力量不够,却不愿放开。有人问抗议起什么作用?答案并不会马上出现,但是它至少起到了提醒和警示的作用,使权力不得不回过头来审视一下风险曲线。就算把决定推迟到几个月之后也无妨。

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再批高市早苗

区域安全不是单方面的表演,挑衅的语言加上政策行动一定会产生连锁反应。中日关系的稳定是来之不易的,沟通渠道、产业合作、人员交流一旦被冒险轻易切断,恢复的成本就很高。高市的冒险给短期的政治光环带来政治光环,把日本社会的长期风险堆满仓库;麻生的站台提供了派系的保护伞,街头抗议形成反作用力,在三方拉扯之中,数字还在跳,支持率还在涨,标语还在写,但是安全感不会因为数字而自动生成。

局势仍在恶化,因为强硬的政治回报太直接,反对力量还比较弱,关键节点上没有人愿意先停手;更尖锐的是,红线被反复试探,所有参与者的容错率在降低,误判窗口变小、对话空间减少、情绪积累变厚。这样的情况不会自己改善。真正让人感到不安的并不是争吵本身,而是在于不愿意进行交流,把复杂的议题简化成口号,把国家当成政治家们获取分数的工具。战争没有视频滤镜,军国主义不会给生活带来光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