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帝自杀以身殉国,明朝灭亡,天下正式进入群龙无首时代,当时共有四大势力:关外清朝、李自成之大顺政权、张献忠之大西政权、南明小朝廷。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按理说这四大势力之中,李自成是农民出身,一直走着劫富济贫的路线,最应该得天下。而南明小朝廷是明朝的延续,是当时最正统的存在,也应该得天下,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最后竟然是关外的清朝得了天下。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所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古代,他这个民心不是指的是农民,而是当时的士绅阶级。因为古代是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像当时下面的士绅阶级就代表了穷苦百姓,所以说这个民心在于士绅阶级。明末清初乱世之中,也就是士绅阶级加上那些官僚阶级代表了所有,这些官绅谁争取到谁得天下,结果是清朝争取到了。

那么清朝争取到了这个“民心”。为什么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南明没有呢,接下来宋安之来说说。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为什么没有官绅支持呢?是因为他的追缴助饷政策,本来他进入北京,甚至在之前进军路上,一路上大多数官绅都是望风而降,这些人精投降李自成这个流寇,图的是什么呢,自然不是因为李自成的王八之气使他们五体投地,而是想保住他们的荣华富贵。结果李自成玩了一招追缴助饷,这群官绅当然不愿意了,所以没有支持李自成。南明小朝廷呢?南明小朝廷是当时最正统的存在,可以视为明朝的延续。但偏偏就是这里坏菜了,因为它延续明朝的优点基本上为零,倒是将明朝的那些臭毛病延续的一个比一个精通,比如说内斗党争。

南明第一个政权弘光政权就是党争的结果,东林党人不想拥立血缘最近帝系的朱由崧,因为当年万历帝想立朱由崧的老爸朱常洵为皇太子,东林党死活不愿意,也就不了了之了,所以二者之间结下了梁子。朱由崧无奈之下只能不要脸面去争取江北四镇的支持,有了这些武将支持,朱由崧当然是如愿以偿成为弘光帝,但这些武将因为拥立,有着从龙之功,是非常的飞扬跋扈,甚至不将皇帝放在眼里。于是乎南明小朝廷是大臣们文恬武嬉,党争搞的乌烟瘴气的,武将是飞扬跋扈不听调令,不只是坐失收服失地的良机,更是使官绅阶级认为是烂泥扶不上墙。所以清军一南下,大臣们纷纷打开城门表忠心。不是后来清庭非要剃发易服,估计官绅阶级早将南明给抛弃了,南明也不会坚持那么久。官绅阶级为什么支持清庭呢?因为清庭刚入关的时候,保护了他们的利益。

首先清军入关,赶走了追缴助饷的李自成,有了这个负面影响在前,清军可以更好的笼络人心。在摄政王多尔衮的统领下,清庭不只是停止了李自成的追缴助饷,还宣布凡被起义军夺去的田产一律“归还本主”。甚至“前朝勋戚赐田、己业,俱备照旧”。很明显的是在维护官绅阶级的利益。同时还规定各地征收田赋一律按万历年间册籍,停征崇被时期加征的辽饷、剿饷和练饷。这样一来,又照顾了一下广大老百姓。在官员任命上,多尔衮不只是重新官复原职的起用前明官员,对于那些投降大顺政权,并且升官的官员,比如说周伯达在明朝任陕西关西道,在大顺政权中升任甘肃节度使。刘达原为前明临汾知县,大顺政权中升任巡按河南直指使,清廷并没有让他们恢复前明官职,而是决定按大顺所授的较高官职录用。清庭如此拉拢官绅阶级,加上李自成的大顺和南明的烂泥扶不上墙,简直是形成了鲜明对比,官绅阶级自然倒向了清庭。当然清军势如破竹的破李自成,亡张献忠、灭南明弘光政权以后,就暴露了本质,开始坚持剃发易服,并且打压士绅阶级,可惜那时候清朝统一的大局已定,士绅阶级反抗没用,后悔更没用了。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