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又叫番薯、红薯等,是一种适应性强、产量高的粮食作物,中国大多数地区都有栽培。在稻谷产量没有提高之前,它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番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的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后来西班牙人把它带到了菲律宾等国种植。中国一开始也没有番薯,那么是谁把它带入中国的呢?

陈振龙,福建福州人,不到20岁就中了秀才。但之后的乡试怎么也考不中,于是他就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也就是现在的菲律宾经商。到菲律宾后,他发现当地种植着很多拳头般大小,皮为朱红色的农作物。这种东西可以生吃,也可以做熟了吃,还容易种植,当地人称它为“甘薯”。

联想到家乡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经常歉收,百姓根本吃不饱,故陈振龙决定要把甘薯带回去种植。他先和菲律宾人学习了怎么种植甘薯,然后再想办法把它带回中国。1593年的菲律宾正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西班牙政府认为甘薯是一种“奇货”,因此下令禁止出镜。陈振龙是怎么把甘薯带回去的呢? 原来啊,陈振龙取了一些甘薯藤,然后把它们绞入吸水绳中,再在绳子的表面涂上厚厚的污泥进行伪装。就这样,他不顾危险,骗过了殖民者关卡的检查,与1593年夏天将甘薯藤带回了福州。

回到家乡后,陈振龙发现闽中大旱,五谷歉收。他就让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的巡抚金学曾,告知巡抚甘薯所拥有的优点,并建议试种甘薯,从而解决粮荒的问题。金学曾看后,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让陈振龙父子找一块地试种甘薯。随后,陈振龙和儿子按照菲律宾人传授的种植方法,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边的空地试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四个月后,甘薯收获,还可以充饥。金学曾便令各地都按照陈振龙的方法栽种甘薯,不久甘薯丰收,闽中的饥荒问题得到了缓解。对此,闽人非常感激陈振龙父子和金学曾,便将甘薯改名为“金薯”。又因为它来自番国,故俗称“番薯”。闽人还在福州等地修建功祠,专门祭祀金学曾和陈振龙。

由于甘薯最初是由陈振龙引进来的,所以他也被称为“甘薯之父”。有了甘薯,改善了中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是古代百姓度过饥荒的重要食物之一。史书记载:“荒年时,诗歌幸存者中,有七八个是因为红薯。” 清朝时期,甘薯种植已经推广到全国各地,养活了当时几亿人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