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中俄泥炭储量比拼:俄罗斯总储量1800亿吨,中国储量是多少?
961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泥炭不是煤炭,虽然长得有点像,但形成过程慢多了。它需要湿地环境,植物死后在缺氧条件下慢慢积累,不会完全腐烂。全球泥炭地面积约420万平方公里,储存的碳量高达550吉吨,相当于全球土壤碳的42%。它不光是燃料,还能改善土壤,当肥料用,尤其在农业上作用大。
俄罗斯的泥炭资源是世界第一,1800亿吨这个数字不是随便说说的。根据国际泥炭协会和俄罗斯地质部门的估算,他们的泥炭覆盖面积达83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一半以上。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部,那些西伯利亚平原和俄罗斯平原上,气候冷湿,地势平坦,正适合泥炭积累。冻土层厚,排水差,植物残渣一层一层压实,厚度能到几米深。俄罗斯把全国分成四个主要泥炭区:俄罗斯平原是最发达的,已经开发了六成以上资源;西西伯利亚平原储量也不少,但因为交通和经济原因,开发慢;堪察加半岛和外高加索那边,泥炭化程度低,资源分散,不好大规模开发。
为什么俄罗斯这么丰富?他们的国土横跨欧亚,北部亚寒带针叶林区,沼泽遍布。早期勘探从19世纪就开始了,到现在数据积累扎实。1800亿吨里,藓类和木本泥炭占比高,有机质含量90%以上,腐殖酸30-50%。这让它不只当燃料,还能做高端肥料。二战时,泥炭帮了大忙,缓解了能源短缺,现在产量三分之二用于农业。
对比中国,储量就小多了。全国泥炭资源总量干重约46.87亿吨,体积130亿立方米。这数据来自1983到1985年的全国调查,至今还是基准。矿床有5700多处,大型的有200多个,但分布极不均。西部多东部少,北部多南部少,九成以上集中在若尔盖高原、云贵高原、三江平原、东北山地和长江中下游。像若尔盖湿地,是全球最大高原泥炭沼泽,深度0.3到8.8米,储量超20亿吨,当之无愧的碳库。其他地方,云贵高原草本泥炭为主,三江平原埋藏型多。
而且中国泥炭的特点是草本型占98%以上,富营养型为主,裸露的占七成,埋藏三成。为什么储量少?国土地形复杂,高山多,适合泥炭的低洼湿地面积有限。只有104万公顷泥炭地,占陆地0.1%。早期调查显示,可用资源43亿吨,但实际开发受生态限制。相比俄罗斯的16倍差距,中国更注重保护,不能乱挖。
两国比拼,俄罗斯的绝对优势在于规模和分布。全球泥炭总储量估算在250到500亿吨干重,俄罗斯占30-40%,中国不到1%。俄罗斯的泥炭更新率每年2.6-2.8亿吨,潜力大。中国年需求增长30%以上,但本土供应跟不上,卡脖子问题突出。泥炭不是战略资源,但对农业和环保重要。俄罗斯开发工业化,中国更偏生态修复。
利用上,俄罗斯历史悠久。二战期间,泥炭产量暴增,支持工业。现在,农业用占比高,撒到田里能解土壤板结、盐碱化,重金属污染。试验显示,泥炭作用持续20年,100年后还剩14%。中国进口泥炭多用于园艺和土壤改良,本土开发小规模,在若尔盖等保护区有序推进。2025年,中国高寒湿地泥炭碳库调查用遥感结合实地,数据更准,但总量没大变。
环境角度上,泥炭是碳汇,破坏它会释放温室气体。俄罗斯部分泥炭地排水开采,火灾频发,碳排放大。中国湿地退化也严重,三江平原80%泥炭地形成在过去4700年,气候变化影响大。全球变暖下,泥炭地融化风险高,俄罗斯冻土区尤其突出。两国都在推恢复,俄罗斯已恢复3.5万公顷,而中国强调湿地保护。
因此,俄罗斯泥炭业雇人多,中国进口拉动俄经济,但本土开发收入少。未来,中国推动替代,俄罗斯会转绿色开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