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不再比大比快,而是比好比特,一切为了让人民更幸福。
7月14日至15日,北京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会议作出了系列重大部署: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就是城市不再“摊大饼”式扩张,而是转向让生活在城市里的普通人感觉更舒服、更方便、更安全的新模式。
01 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
城镇化速度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7.3%,到2024年已达67%,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但2021-2024年连续四年城镇化率提升幅度已降至年均1个百分点以下。
城镇新增常住人口同样放缓,2015年时每年增加超1600万人,而2021-2024年年均增加仅1033万人。这一变化促使城市发展理念必须转变。
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创新城市、建设宜居城市、建设美丽城市、建设韧性城市、建设文明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这些任务与每个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02 居住环境将更舒适便利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成为本次会议的重要信号。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意味着未来的住房将更加注重品质而非数量。
“好房子”将成为关键词——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住宅将成为建设标准。新建建筑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头部房企正加速布局绿色科技,第四代建筑也会在更多城市涌现。
会议特别强调“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这意味着更多老旧小区将迎来改造升级,特别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将全面完成。
房票安置政策有望在更多城市推广,通过货币化安置直接增加购房需求。
03 房屋更安全,生活更安心
“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会议的这一要求直指建筑安全。未来城市建设将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让居民住得更安心。
城市基础设施也将迎来升级。会议提出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
这些工程要求在2027年前取得阶段性成果,意味着未来几年我们将看到更多老化的水管、电线、煤气管道的更新换代,城市内涝问题将得到更有效治理。
04 生活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会议部署的“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任务,将直接影响市民日常生活。各地将创新城市治理模式,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这意味着我们反映的停水停电、道路破损、环境脏乱等问题将得到更快响应和解决。数字技术将更多应用于城市管理,解决大家办事难、跑腿多的问题。
会议还要求“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未来社区周边的幼儿园、养老、看病等配套将更加完善,让大家生活更便利。
05 城市环境更加美丽宜居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是会议部署的另一项重点任务。未来城市将采取更有效措施解决空气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新污染物治理等问题。
增加绿地,让城市有山有水有风光将成为常态。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居民将享受到更优质的生态环境。
会议还特别强调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每个城市将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让居民有更强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
06 大城市压力减小,小城市机会增多
会议提出“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意味着人口不必都挤到大城市,小城市和县城也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导向,将使更多人能够在家门口过上好日子,不必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拼。目前,我国五大核心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长江中游)以占全国约十分之一的土地,聚集了超40%的人口,创造了超50%的GDP。
未来这一格局将更加优化,区域协调发展将更进一步。
07 城市更新改变生活
“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写入本次会议的总体要求,表明城市更新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不同于过去的大拆大建,新的城市更新更注重“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因地制宜、找准切口,瞄准痛点难点。
2025年我国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这些项目将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为老楼更换上下水管道、加装电梯,到社区里建起老年食堂,在街角新增口袋公园、立体绿化,加宽自行车道等。
这样的场景将在更多城市上演。城市更新不再是集中力量搞一些样板间供人参观,而是涉及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通过持续“小步快走”,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智慧、有韧性。
当超高层建筑被严格限制,当老旧管线全面升级,当每个社区都有了便捷的服务设施,城市生活将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新阶段。这一切改变的起点,正是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绘就的蓝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