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买了15年社保,我妈不信社保,更没买过社保,每个月存1000,今年我妈49岁,跟我爸打赌说:我现在已经存了16万了,我再工作6年,如果还是按照1000一个月去算的话,还能存8万6千块钱,加上16万就是24万6千块钱,能够保障自己20年的基本生活,每月1000,而且钱就在自己手里,想花就花,想不花就不花。 我夹着一块凉拌黄瓜,心里直打鼓,说不出个所以然。桌上莲藕汤还冒着热气,菊花香往上蹿,我妈眼睛亮得像刚兑完利息。我爸没吭声,筷子头轻轻敲了敲碗沿,像在打拍子。我抬头看他们,一边是攥着存折的踏实,一边是盯着长远的谨慎。那一刻我也别扭,毕竟谁都不想自己那点算盘被戳破。气氛不算僵,但明显有点绷着。 饭后我去洗碗,水龙头哗啦啦响着,人却走神。上周银行给我推送利率调整,定存收益又降了一截,我妈那点钱躺着生息的劲儿更弱了。小区电梯维保费贴了新单子,说材料涨价、人工涨价,大家都在涨。我想起上月团购油盐酱醋,老陈醋都比年前贵两块,我妈还笑着说早知道多囤两瓶。笑归笑,她存钱的习惯像根深的树,风一吹也不太动。 周末小区活动室搞宣讲,物业群里喊人去听社保政策,我顺手把通知用磁铁吸在冰箱门上。她嘴里嫌麻烦,手还是把外套搭在胳膊上,跟着我下楼。讲的人不啰嗦,讲了城乡居民养老和灵活就业的几种缴法,还提了政府补贴、待遇跟缴费年限挂钩这些干货。说到长期护理险试点,提了老人卧床长期照护的费用,我妈把笔停在纸上,挠了挠字迹。临走领了本薄薄的指南,她塞包里,又拔出来看了一眼。 回家坐公交,提示音冒出来,说她卡里余额不足,我看她从口袋抓出一把硬币,叮叮当当地投了。窗外一排杨树往后退,我想起隔壁楼的张姨,年前被裁,先把公积金取了救急,结果医保断了一截,后来看个皮炎都要自费。我妈听着没说话,手指扣着包沿,指节泛白。她不是不懂道理,只是心里那股“钱要抓在手里”的劲头更硬。我突然意识到,她更怕的是失控,而不是麻烦。 第二天早上阳台上晒被子,风把夹子晃得哒哒响。我帮她在手机上开通电子医保凭证,顺带演示了药店扫码买降压片的记录怎么查。她眯着眼看屏幕,手指戳得慢,还是一步步点了进去。厨房里小米粥糊了点底,我爸刮锅底时笑自己手慢,屋里有点糊香和稀饭香混在一起。那一会儿家里安静,像是大家都在等一个点头。她没表态,但把手机收得很谨慎。 周一我请了半天假,陪她去街道大厅,门口风一股脑儿灌进来,把宣传页吹得呼啦啦。工作人员把几种缴费档次和补贴一条条算给她听,还说49岁参保可以,但医保要注意等待期,最好不中断。我把测算表拍照存档,她把纸折得整整齐齐,塞进外套内袋,又拍了拍口袋。大厅里有人抱着孩子,有人夹着文件袋,我们像排在一个不急不慢的队伍里。走出门时太阳正好,不刺眼,像给心里那口气松了半寸。 晚上她把床头抽屉翻了个遍,存折、零钱罐、还有我小时候压岁钱的信封都摆一排。她拿出两个牛皮纸袋,一个写“应急”,一个写“慢慢花”,字有点瘦,但干净。我在旁边记每月开销,她把药费单独圈出来,又在日历上画了个红圈标“扣费日”。我爸端来一碗梨水放桌角,没多话,只把窗关了半扇,免得夜里风大。她长叹一口气,把那张指南压在最上面,像按住一张飞起来的纸。 这一圈下来,我明白她不是非要赢那口赌气,她是想把人生的每一项支出都按住,不让它乱跑。我也懂我爸的坚持,不是教条,是怕我们老了之后被某个突发的账单追着跑。家里灯光不亮不暗,正合适,我看着他们两个影子落在地上,有种说不出的踏实。踏实里还有点小心翼翼,像拎着一袋热豆浆过马路。我把测算表又复核了一遍,心里那点悬终于落了些。只攥存款不买保障真能稳稳到老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