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兵抗倭

说道中国宗教界,中国传统的佛道两教在维护中国统一、抗击外国侵略时期都展现了极大的爱国热情和为国为民的胸怀。宗教修行讲究平心静气、心无杂陈,战阵士兵则讲究攻略杀伐,两种职业看似对立,但在中国,在拯救黎民苍生、抵御民族危难面前,和平的宗教和武力的士兵默契地结合了。由出世宗教而入世为兵,以佛教最为著名。在近代日本侵华大背景下,无数以天下苍生为怀的大师们纷纷下山,参加抗日战争,帮助抗日军队。但为人所鲜知的是,早在明代嘉靖时期,佛教僧兵就已经投入到东南抗倭战争中,他们同明军一起,抗击侵略,并取得了极好的战绩。

一、为国为民才是大慈悲

佛教,并非中国土生宗教,大致在东汉明帝时期(公元初),佛教自中亚传入中国,在中国本土扎根,并不断中国化。至明代时,佛教已经完全融入中华文化,成为中国的宗教。而和佛教相伴而来的就是佛教强身健体的秘籍,所谓“禅以武显,禅武合一”,就是如此。

少林僧人

今天,佛教武术因武侠小说的流行而被不断神话,但这并非空穴来风。佛教展现武力最早的故事就是“十三棍僧救唐王”。该故事来源是少林寺的三个碑文——《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少林寺牒》,故事大致是说,隋末天下大乱,少林寺武僧昙宗等人帮助李世民夺取天下,抗击王世充。明朝的《少林棍法阐宗》在讲述少林武学渊源的时候,也提到了十三棍僧助唐王的事,故事是说昙宗擒获了王世充的侄子,将他献给李世民,“太宗(李世民)嘉其义烈,拜昙宗为大将”。二者都没有提到少林寺救李世民命的场景,可见隋末的确有少林僧兵出世,帮助唐军,但没夸张到直接救李世民命的地步。顾炎武也认定僧兵即产生于隋末唐初,“此少林僧兵所起”。这也反映了在大乱之世,佛教界的态度——出世救民。

十三棍僧救唐王

宋代,僧兵甚至直接被编入正规军。靖康之难前后,金军两路南下,一路攻陕西,陕西宣抚使樊致虚就招募僧人赵宗印担任宣抚司的参议,赵宗印手下有两队僧兵,一号尊胜队,一号净胜队,他们在陕西和宋军一起抗击金军侵略。

二、嘉靖倭患和僧兵出山

宋代以后,僧兵开始销声匿迹,直到嘉靖时期复燃。

1523年,发生了争贡之役,来宁波上贡的倭人因船只入港先后问题发生争执,随后械斗,杀红了眼的倭人兽性大发,百余名倭人从宁波一路烧杀到绍兴,如入无人之境,数千明军竟然望风溃败。倭人看到了东南明军的虚弱,又逢日本处于村长械斗的“战国”时期,战败的武士沦为浪人,为了财富他们开始来华掠夺,再加上东南沿海走私商的招揽,自此东南倭患日益严重。

倭寇屠城

1552年4月起,倭寇全面侵浙。4月初,倭寇破仙游,明军百户战死,仙游被屠城,其后倭寇掳掠温州,破台州,屠黄岩,明军皆败,“东南震动”。

1553年,戚继光在张居正的支持下,任登莱指挥佥事,管理山东备倭事宜,戚继光终于崭露头角,明朝的抗倭战争才算步入正轨。也是在这一年,历史上再次有了僧兵的记载。

戚继光

这年2月,发生了杭州之战,倭寇大举进攻杭州。郑若曾的《僧兵首捷记》说,浙江巡抚闭城不战,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万表招募了200名僧兵救援杭州,杭州三司(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都嘲笑僧兵,怀疑他们的战斗力,还阴阳怪气地赌酒要和僧兵比武,“赌酒为试,席设于涌金门”。万表邀请武僧孤舟赴宴,一看和尚来了,三司的人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八个人上来偷袭一个老和尚。“八教师从傍跃出,各持棍乱击孤舟。孤舟一无所备, 以偏衫袖却棍, 一棍为袖所裹,信手夺之,反击八人,八人应棍而倒”,八人反被击败,这下子三司的人才相信佛教武术不是花架子。此后僧兵40人前往进攻倭寇,“大破倭寇”。这是自抗倭以来,第一次有僧兵参战,僧兵一战成名。

三、惊为神兵

1553年4月,浙江都指挥使吴懋宣率僧兵追击倭寇,爆发了赭山之战,但此战战败。《西湖二集·胡少保(胡宗宪)平倭战功》说明军“尽被杀死”,惨败,其后倭寇趁势攻占了昌国,掳掠屠城。

同年6月9日,僧兵发现百余名倭寇驻扎在松江府翁家港,随即爆发了翁家港之战。《僧兵首捷记》说临近倭寇营地后,明军分兵,其中僧兵天员率25名僧兵先慢慢摸到倭寇营地附近,僧兵月空则率其余僧兵和明军“排阵于后”。此时的僧兵以靛青涂面,类似后代特种兵以迷彩颜料涂面。

少林僧兵

后来天员见倭寇似有警觉,马上率兵冲杀。倭寇被突袭,马上分散财物,以迷惑明军。但僧兵没上当,“众骑不敢有所取”。

当营地遭遇战爆发,殿后的月空马上布置阵型,“横列阵为长蛇之形”,僧兵在前,明军在后,相距百步,在前的僧兵多人一组组成战斗队形,以弓箭为远程杀伤,以长矛防突刺,以短兵器防近身,已经有了戚继光鸳鸯阵的影子。“两人持长,夹一钩枪手于其内,稍退一歩。钩枪之傍,长枪之后,铁棍砍刀相间而列,弓弩火器左右参错”,随后倭寇冲向僧兵阵列。双方一近身,僧兵无极呼“伽蓝三声”,然后大喊“杀、杀”。此战歼灭了大半倭寇,这是自4月明军连败37战之后的首次胜利,但僧兵也有21人殉国。此战打出了大明僧兵的赫赫威名。此后每当僧兵出战,“约以靛青涂面。贼见青脸红布蒙头,疑为神兵, 胆已褫落”。

阵亡的僧兵

翁家港之后,逃散的倭寇在6月14日向嘉兴白沙滩的倭寇营地集结。僧兵听闻之后马上向嘉兴进发。16日,僧兵赶到,爆发了白沙滩之战,此战采用火攻,总共杀死倭寇40余人,《僧兵首捷记》说此战僧兵伤亡4人,“凡翁家港逃贼及老营之贼,至是剿灭无遗矣”。

四、多次大战

1554—1555年,接连爆发了三次大战。

1554年,倭寇入吴淞江,和官军在黄埔大战,官军战败;随后倭寇围攻崇明,倭寇败走。此后80名僧兵来援,尾随倭寇至叶榭镇、马家浜,双方交战,僧兵斩获颇多。然后僧兵持续追击,在五里桥、习家坟连败倭寇,倭寇遂撤离松江一带。

少林僧兵

1555年,爆发了六里桥之战,倭寇攻陷浙江崇德,掳掠民船500余艘,至六里桥遭到明军伏击。但负责伏击的僧兵过于急躁,致使明军的伏击战打的并不顺利,“兵泄其机,沙兵被害及溺死者甚众”,此战仅斩杀倭寇35人,迫使倭寇放弃掠夺的钱财而已。

这一年10月,又爆发了巢门之战,当时倭寇盘踞在陶宅镇,浙直总督调集兵马围剿,僧兵作为哨兵在巢门和倭寇发生交战,僧兵用铁棍,一棍一个倭寇,“轮棍进破敌,遇者即仆,顷刻毙数倭”。见到僧兵强大的战力,倭寇便用诡计,装扮成明军,跟在僧兵后面,打算和正面的倭寇前后夹击僧兵,“僧兵不知,犹呼后兵接进,而倭刃已及身,遂大呼皇天而死者若干人”,此战胜负不知,但僧兵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僵尸满田间,见者无不流涕也……后僧兵骨官为立石塔”,自此以后就没有了僧兵的记载。

倭寇占领的城池

文史君说

僧兵出山,展现了中国宗教界的爱国热情,和某些国有难必定乱的外国宗教不同,中国的宗教始终以国家为己任,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统一上始终是责任的承担者。嘉靖时期抗倭,近代时期抗倭,都展现了佛教界的责任。僧兵出山也带动了中国武术的发展,因为这些僧兵主要是南少林寺的弟子,经历抗倭战争的实践检验,佛教武术更上一层楼,胡宗宪就说“今之武艺,天下胥推少林”。此后据说流传在浙江的民间武术金锁拳、左手棍,就是从僧兵对倭战争中演化出来的武术。所以僧兵参战也弘扬了少林武术,提高了少林名望。

参考文献

郑若曾:《江南经略》,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纪江建:《明朝抗倭二百年》,华文出版社,2006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