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对伊朗发起的12天战争非但无助于防止核武器扩散,反而破坏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作为对其核设施遭袭的回应,伊朗于7月2日中止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该机构职责包括核查《不扩散条约》缔约国的履约情况。与此同时,美国参与的这些非法袭击,为特朗普总统宣称要避免的无休止战争创造了条件。尽管在此背景下美伊外交前景黯淡,但通过地区防扩散合作或许仍存在转机。
伊朗核透明时代的终结
伊朗中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标志着该国自1974年以来接受该机构核查所提供的核透明度就此终结。正是得益于这种透明度,我们在6月13日前还能掌握伊朗裂变材料库存的精确数量和存放位置——这些材料若被转用于军事用途,不可能逃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察。如今由于以色列和美国的袭击,这些关键信息已经无从获取。
以色列——其目标似乎是要削弱并推翻伊朗政府,而不仅限于打击核计划——很可能会推动采取更多军事行动。可预见的是,军事打击并未完全摧毁伊朗核能力,这使得华盛顿即便有意约束以色列也难以为继。这印证了专家们长期警告的后果: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将导致无休止的军事对抗。
除了认为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政治上偏袒以色列和西方国家外,伊朗决定暂停与该机构合作,可以说反映出其对核透明度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担忧。通过标注战争中幸存的核材料与设施位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结果可能被用于协助未来以色列和美国的军事打击行动。
这场对伊朗的战争印证了激进反扩散策略的逻辑缺陷,反而可能成为德黑兰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发展核威慑力量的绝佳理由。毕竟,对其领土完整的武力侵犯已构成"危及[其]最高利益的非常事件"——这正是条约第十条规定的合法退约法律依据。
美伊双边核外交前景
然而伊朗既未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也未关闭外交大门。伊朗正在审议美国提出的重启双边会谈提议。正如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格希所言:"伊朗需要获得保证,若谈判未果将不会再次遭受攻击。"
这场战争严重破坏了双边外交所需的信任——更不用说可靠的安全保障了——而战争爆发时,由阿曼斡旋的最后一轮美伊会谈仍在进行中。据阿拉格希所言,这构成了"对外交的背叛"。
核协议还需要在铀浓缩这一关键问题上达成妥协。2015年《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已就此达成妥协,伊朗同意接受核查限制浓缩活动,以换取制裁解除。目前的障碍在于特朗普总统自找麻烦,拒绝接受任何类似伊核协议的内容——他于2018年退出该协议,从而重启了与伊朗的核危机。
特朗普总统坚称不应允许伊朗进行任何铀浓缩活动,认为通过极限施压可以迫使该国接受他的条件。但伊朗始终拒绝这一要求。如果他现在采取的策略是基于伊朗最终会在战争压力下屈服的假设,那么双边外交努力很可能会以失败告终。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在铀浓缩问题上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加之总统对无休止战争的厌恶,这或许仍能为达成折中方案留出空间。
外交斡旋的可能性
自四月以来美伊谈判中最具前景的方案之一,是建立包含伊朗与其他海湾国家在内的地区核能联合体。主要分歧点似乎在于联合铀浓缩设施的选址:伊朗将联合体提供的核透明度提升视为增强国际社会对其浓缩活动信任的途径,而华盛顿方面则将其视作终止伊朗境内浓缩活动的手段。
若美国接受将伊朗境内有限度浓缩活动纳入联合体框架,该方案仍具可行性。这既能实现防扩散目标,又因其明显区别于伊核协议(JCPOA)的架构,足以让特朗普总统宣称取得外交胜利。
然而,在美国参与以色列军事行动(其中还包括暗杀伊朗核科学家)后,先前关于美国投资该财团的构想似乎已不太可能实现。不过,其他域外大国如中国或俄罗斯可能会受邀加入该计划,从而为伊朗提供事实上的安全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布什尔核电站是伊朗在6月袭击中唯一幸存的核设施——部分原因是该设施有俄罗斯工作人员驻守。
作为核能联盟的替代方案,海湾国家可以共同同意限制该地区的铀浓缩水平和裂变材料库存。虽然这些限制最初主要影响伊朗的核计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将有助于建立对沙特阿拉伯核计划的信心——该计划同样包含铀浓缩方案。
为验证这些限制措施,海湾国家可参照巴西-阿根廷核材料管控机构(ABACC)的模式建立区域性核核查机制。该机制既能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的补充,在伊朗与该机构合作仍处中止状态期间,亦可替代其核查职能。
尽管不能指望伊朗在美国解除制裁前限制其核活动,但它仍可承诺在制裁解除后实施限制。这或许能让美伊双方即便没有双边核协议,也能达成非正式妥协。
至少,一项关于地区核限制的有条件协议将增加华盛顿解除对伊朗制裁的政治压力,而地区核查机制将为反对进一步军事行动提供论据。
相比之下,巴西-阿根廷核材料核算与控制机构(ABACC)所建立的额外信任度,显然解释了为何巴西被允许进行铀浓缩活动而未遭国际反对——尽管该国未公开相关细节报告,且拒绝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附加议定书》。
外交与无休止战争之间的抉择
这场为期12天的战争标志着美国灾难性"极限施压"政策的顶点——自2018年以来,该政策为获取国内政治筹码和维护美以特殊关系,不断破坏核不扩散体系。若继续这条道路,恐将导致中东陷入无休止的战争。
外交解决途径依然存在,但这需要美国政策从强制转向妥协。通过将妥协方案与地区核安排挂钩,可降低特朗普总统面临的政治代价。这种安排不仅能将核不扩散效益扩展到伊朗之外,由于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并致力于其成功,其可持续性也将超越伊核协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