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士兵高举俄朝国旗亮相阅兵式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在10月10日晚间举行的朝鲜大阅兵中,最新的火星-11戊高超音速导弹再次亮相,该弹在几天前的“国防发展-2025”展览上首次公开,当时就因为与我国的鹰击17高超音速导弹相似而引发广泛关注。

从照片可以看到,火星-11戊的战斗部为乘波体结构,而且使用了与鹰击17类似的联排翼设计,不过它是地面发射的车载高超,采用一车两弹设计,而鹰击17是我海军舰载垂发发射的舰载高超,这一点是最大的不同。

朝鲜士兵高举俄朝国旗亮相阅兵式

图:10日阅兵火星-11戊通过画面

朝鲜士兵高举俄朝国旗亮相阅兵式

(国防发展-2025展会上展示的火星-11戊)

火星-11戊

朝鲜官方没有公布这种新型导弹的更多信息,不过该弹继续沿用“火星-11”这个名称,就说明它仍然是火星-11,也就是朝鲜版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的改款。

而从导弹推进段的尺寸和5轴发射车可以确定,这个“火星-11戊”应该是在“火星-11丙”,也就是朝鲜放大版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朝鲜士兵高举俄朝国旗亮相阅兵式

图:火星-11丙,五轴发射车

火星-11戊的出现,说明朝鲜军工对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发展还是非常关注的,可能有查看相关公开的论文,否则不会轻易配置这种几乎完全被边条翼环绕的乘波体弹头。

从气动原理上说,这种设计是在升力体的容积效率和乘波体的高升阻比之间,实现平衡与优化,目的是保持高速滑翔能力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机动性和稳定性。

朝鲜士兵高举俄朝国旗亮相阅兵式

(火星-11戊 乘波体弹头特写,可见巨大的环绕翼面)

与传统的楔形乘波体相比,火星-11戊装配的乘波体弹头依靠全环绕边条翼获得了更巨大的控制面,在高超音速飞行中只要微小的偏转就能产生更多的控制力矩,这一点可以保证让弹头作出更为剧烈迅速的俯仰、滚转和偏航机动。

这种机动能力下产生的飞行轨迹,会更加的不规则,这就使得美韩军的反导系统无法预测和计算其弹道轨迹,自然也就很难拦截,即便升级算法,消耗的拦截弹也不会少。

简而言之,经过全新设计的火星-11戊获得了更胜于以往的突防能力,对美韩军的威慑更大了。

朝鲜士兵高举俄朝国旗亮相阅兵式

(九三阅兵式上展出的鹰击-17)

朝鲜真实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发能力

不过很多网友都会有疑问,那就是高超导弹的技术难度很大,而且鹰击17的气动设计很新,朝鲜是如何实现的?科学高效的气动设计通常需要技术规格较高的风洞来辅助设计,以朝鲜的基础科学能力,不太可能拥有可以覆盖全部飞行包线的风洞。

而且这类全环绕翼设计存在强烈的耦合效应,一个控制面的细微变化就会影响其他方向的姿态,因此还需要设计一套稳定可靠的飞控软件,需要高级别软件科学、固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和控制理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支持。

朝鲜士兵高举俄朝国旗亮相阅兵式

(正面角度可更清晰观察到环绕翼面)

其次,高超音速乘波体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尖锐前缘和复杂翼面都是热负荷最高的区域,全环绕翼面进一步使热分布更为复杂,有可能导致材料变形,这就是比飞行控制还要让人头疼的气动弹性热耦合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同样需要电弧风洞或激波风洞模拟高超音速气流热环境,对材料学和气动热力学的考验极为严苛。

朝鲜士兵高举俄朝国旗亮相阅兵式

(可以与鹰击-17对比一下)

朝鲜虽不是西方媒体宣传的那么落后封闭,但要从外部直接获得这些尖端技术也绝非易事,因此火星-11戊的气动设计,大概率是通过参考外国类似武器设计和发展的公开论文,再加上朝鲜方面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设计的,并未进行过充分的测试。

目前,外界推测,火星-11戊在理想状况下,应该可以实现短时间5马赫以上的飞行速度,并具备一定的临近空间飞行控制能力,应该说是摸到了高超音速武器的门槛,就像之前公布的火星-16乙高超那样。

实弹测试或许不远

除了以上这些问题,更为棘手的是制导问题,如果没有高性能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只依靠惯性导航的话,打击精度就可能会在百米范围,而由于乘波体弹头的装药携带量不如常规弹头,其威力有限,所以如果精度不足,那打击效能就会直线下降,等于事实上浪费了这款设计复杂、性能瞩目的高超音速武器。

朝鲜士兵高举俄朝国旗亮相阅兵式

(朝鲜还展出了多款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无人机、主战坦克等武器,显示相当高度的国防自主能力)

如果一定要说解决的话,其实也有办法,那就是增加实弹发射的次数,直接收集实际飞行中的数据来验证和完善导弹的设计。虽然成本高昂,但在技术上可以绕开风洞等必要设备测试,获得的一手数据也更具参考性。

从这一点可以推测,朝鲜可能会在未来数月到半年的时间内进行火星-11戊的实弹发射测试,以验证其气动设计、射程、突防能力和制导能力,从而对设计进行修改,毕竟在全球地缘局势大洗牌的前夜,什么东西都不如手里的真家伙有安全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