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彭老总出任三线工程的副总指挥,有一次去石棉县探望了一位当年为我军强渡大渡河立下了大功的老船工。
在探望结束之后,彭老总也并没有选择第一时间离开,而是去了一趟安顺场,想要看看当年的战场。
而在路过康定的时候,彭老总猛然间发现,原来当年红军就算是不走泸定桥,其实也能过大渡河!
若是真的,那当年红军为何没有走另一条路呢?
飞夺泸定桥
毛主席曾经在长征胜利后写下了一句诗:“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句诗足见当时的毛主席对大渡河和泸定桥印象之深刻。时至今日,飞夺泸定桥和强渡大渡河的故事,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三百多年前,当地的藏汉两族人民,用四十吨的生铁打造了十三根碗口粗的铁链,横跨大渡河,最终建成了泸定桥。
这座桥桥宽2.7米,铁索长度101.67米,连接了川藏交通的咽喉之地,建成时康熙皇帝亲自为其取名“泸定桥”。
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曾经率领太平军来到大渡河,最终因为无法渡河而被清军全歼,1935年的红军其实面临的也是相同的情况。
5月25日,红军夺取了大渡河的渡口安顺场,准备就地架桥渡河,但是因为河水实在是过于湍急,最终架桥失败。
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喜出望外,立刻调集重兵准备围剿红军,是铁了心的打算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但是在毛主席看来,红军被困大渡河看似是死局,但是其实却是生机,生机就在泸定桥!
26日,毛主席决定分兵两路夺取泸定桥,让三万红军快速渡河,飞夺泸定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快,要“飞”。
28日,红四团的指导员冒雨前行,一夜间奔袭了240里,最终按时抵达了泸定桥西侧,并且准备按照原计划,从两面夹击泸定桥守军。
此时桥上的木板大多已经被敌人拆除,只剩下13根锁链悬挂在空中,桥下则是咆哮的河水,敌人则已经构筑工事,以逸待劳。
关键时刻,红四团二连连长廖大珠于29日组建突击队,突击队顶着敌人密集的火力,踏着悬空的铁链,就这样开始冲锋。
见到突击队势不可挡,敌人竟然直接开始放火,即便是面对此情此景,突击队仍未放弃进攻,他们从烈火中冲到对面,击溃了敌军。
5月30日,毛主席等领导同志抵达泸定,红军基本渡河成功,蒋介石企图将我军困死在大渡河的计划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这场战斗中的22位突击队员,有人当场牺牲了,有人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了,也有人活着看到了新中国的太阳。
但是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泸定桥的印记”,比如说战士李友林手脚就被严重烧伤,晚年经常痒得厉害。
但是他从不埋怨组织,直到九十年代聂荣臻去探望这位老战友时,他的孩子们才知道,这个老爷子是当年泸定桥上的英雄。
而李友林的故事,仅仅只是泸定桥勇士们的一个缩影,当年大多数参与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其实都选择了深藏功与名。
飞夺泸定桥固然精彩又悲壮,但是这却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当年的国军,不直接摧毁泸定桥呢?
如果泸定桥都不存在了,那么红军是不是就过不了大渡河了?
礼送出境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泸定桥其实并不在蒋介石的控制下,而是在四川军阀刘文辉的手中。
刘文辉向来不信任蒋介石,在围剿红军的事情上,其实他也没有下大力气,刘文辉很清楚,红军不过就是个过路的。
而且红军很能打,他要是和红军干,他是打不赢的,至于全歼红军?那更是想都不敢想,打也打不过,堵还堵不住。
三万红军在刘文辉看来,那就是三万个祖宗!他巴不得把这三万个祖宗赶紧礼送出境,他要是真的把泸定桥给炸了,那红军就走不了了。
大渡河对岸,那也是刘文辉自己的地盘,红军就只能扎根刘文辉的地盘打游击了,红军不走,蒋介石肯定也要来。
只是红军打游击还好,刘文辉捏着鼻子也能凑合过,但是蒋介石的中央军要是来了,西康还是不是他刘文辉的地盘,就要打问号了。
而且红军要是真不走了,就在川西和西康混了,说不好是真的能混出头,说不好是真的能整出来一个川西根据地。
川西这块和马家军控制的西北不一样,这地方就是山多、红军多,游击队多。这三个要素组合在一起,那就是无敌的。
要是西北有云贵川这么多山,别说什么马家军、牛家军,谁拿红军都没有办法!
本来刘文辉撤掉了泸定桥上的木板,以他和刘湘之间多年的作战经验,几根铁链子红军是过不来的,他是真没想到红军竟然杀了过来。
当年蒋介石给刘文辉的命令是炸掉泸定桥,同时命令川军第24军全力回防,结果到了川军这里就是一系列神操作。
结果刘文辉派了一个旅,旅长派了一个团,团长派了一个排,等于红军渡河的时候,桥上就一个排。
这是因为川军就不想炸桥,泸定桥是四川入藏的要道,是内地和藏区贸易的经济命脉,刘文辉肯定是舍不得炸,炸了也没钱修。
但是从刘文辉的一系列表现来看,他也不想红军夺取泸定桥,因为夺了桥不好说红军会不会炸桥。
后来红军锯断了桥上的四根铁链,就花了刘文辉几万大洋修桥,那么问题来了,刘文辉又不想拦着红军,又不想让红军夺桥,那他到底想干嘛?
彭老总在六十年代重游大渡河沿岸之后,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刘文辉其实是打算把我军逼走,逼到泸定以北的康定。
康定这里河水清澈见底,而且水流也并不湍急,红军完全可以腿着过河,而且蒋介石给的命令是守桥,没有让刘文辉守康定啊!
如果红军从康定渡河,那刘文辉也有的说,泸定桥确实是守住了,虽然没有炸桥,但是却守住了,效果是一样的。
至于红军因此被逼到了康定渡河,那是你老蒋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考虑的不周到嘛!
但是刘文辉没有想到的是,红军和他没有这个默契,其实也是因为当时事态紧急,我军根本没有时间仔细的侦查大渡河沿岸的情况。
红军下意识的就认为泸定桥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和刘文辉打了这一场硬仗。
刘文辉也没想到我军的动作会这么快,敌人刚刚到位一个排,我军就打上来了。不过历史没有如果,至少这样的结局对于刘文辉而言,也不是最坏的情况。
参考资料
《浅析泸定桥的历史作用》 李荣发
《庐定桥是如何建成的》 张嵚
《从强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 毛文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