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的大儿子就是朱标,他和朱棣一样,都是生于战火之中,在太祖最艰难的时候,这几个儿子都跟着东征西讨,过着刀上舔血的日子。朱标和太祖的其他儿子不同,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宋濂作为朱标的老师,也花费的大量心血。朱标是按照接班人培养的,所以教育资源和其他王爷不同。

洪武元年,朱标被立为太子,朱标和他父亲不同,他仁慈宽厚,不论对待大臣和下属,都以礼遇待之。而且朱标对他的兄弟也非常好,他作为长子却没有什么架子,经常帮弟弟们说情,就比如某个弟弟就犯下什么错误,将要被惩罚之时,朱标就会来奉劝朱元璋。大臣们对这个太子也非常恭敬,因他心胸宽广、待人宽厚,他的威信也是所有皇子中最高的。 立朱标为太子,皇帝的其他儿子们并无微词,对此也很支持。不过天不佑太子朱标,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先于他的父亲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朱标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有点像隆庆帝朱载垕,只不过隆庆帝还做了六年皇帝,而朱标却还没有当上皇帝就去世了。从此之后本来残酷嗜杀的朱元璋更加疯狂,由于他太在意大儿子,所以就把孙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朱棣本是太祖的第四子,恰巧他的大哥到三哥全部是已经去世,这时他的侄子朱允炆成了储君,这就让朱棣不服气了。理论上来说,这个太子应该是朱棣的,但朱元璋丧子心痛已经不再顾忌什么,偏偏就立了朱允炆。这就给了朱棣一个靖难的理由,立长不立幼是规矩,从此朱棣就有了异心。 恰到好处的是,太祖为了保证孙子的江山稳固,继续屠戮功臣,蓝玉、付友德、冯胜等等大将全部被杀。朱元璋看似是为了保护孙子,其实却是害了朱允炆,朱元璋想的是杀掉这些功臣,因为跟他一起拼死的这些人都立有大功,并且身负大才。朱元璋明白,只有他才能镇得住这帮武将。

朱元璋对他的孙子也非常了解,朱允炆很聪明,也会是一个仁慈的君主,但是这个孙子缺乏杀伐之心,对部下下不了狠手,这样就可能会被他人利用。最后证明朱元璋还是错了,他杀掉了太多的大将,而这些功臣名将大部分是没有异心的,包括蓝玉在内,他们并不会反叛朝廷。 朱棣在此时看到了机会,那些名将在他眼前一一被杀,从此普天之下会打仗、能打胜仗的也只剩下他自己了。于是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太祖已经去世,建文帝还小成不了气候,以惩处奸臣为名义夺取皇位,正是最好的时机。

靖难之役需要两个前提,第一,朱允炆继位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度;第二,太祖几乎杀光了能战的武将,朱棣已无人能敌。假若朱标没有死的话,这两个前提条件就不能满足。朱标按照继承制度继承皇位是没有问题的,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如果此时朱棣造反,会遭到天下责难。 朱标在时声誉甚高,文臣武将都很支持,在太祖杀功臣之时,朱标还多次劝说。如果朱标当上皇帝,那么他的下面绝对还会留下一些开国的名将,哪怕还有一个名将在,那么朱棣就没有机会夺权。所以朱标还活着的话,朱棣是不会造反的。

朱标在世的时候,还对朱棣百般照顾,朱棣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假如朱标当上了皇帝,那么朱棣就会以最强将领的称号,成为大明北方边境的守卫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