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年从华为、阿里、大疆这些大厂跳出来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但大多是 “热闹一阵就没声儿”—— 要么选的赛道太卷,要么产品没戳中用户,最后只能草草收场。
不过今天要聊的这家公司,创始人从华为干到大疆,辞职后做跨境,年入近80亿元,拿下全球第一。
01kin test
从大企辞职做跨境
正浩的创始人叫王雷,早年在华为做通信研发,后来又去了大疆负责无人机电源技术 —— 这两段经历,恰好给他后来的创业埋下了 “伏笔”。
在大疆的时候,王雷经常跟着团队去户外测试无人机,发现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野外没电源,无人机没电了只能等救援,设备充电更是难上加难。” 不光是他们,当时很多户外露营的人、摄影爱好者、甚至偏远地区的医护站,都面临 “缺电” 的困境。
那时候市面上不是没有户外电源,但要么 “重得像块砖”,要么 “充电慢得让人崩溃”,还特别贵,普通用户根本买不起。
“既然没人把这个东西做好,那我来试试。”2017 年,王雷辞掉大疆的高薪工作,拉上几个老同事凑了启动资金,在深圳租了个小办公室,就开始做户外电源。
创业初期可没少踩坑:第一次做出来的样品,重量超过 15 公斤,别说户外带了,拎着上楼梯都费劲;好不容易把重量降下来,又发现充电速度还是慢,测试的时候用户直接吐槽 “还没我用充电宝快”。
最难的时候,公司账上快没钱了,团队有人提议 “要不先做便宜的低端货,先活下去再说”,但王雷没同意:“做产品要么不做,要做就解决用户真问题,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后来他们咬牙把所有资金投进研发,改电池材料、优化充电电路,硬生生把电源重量降到 10 公斤以内,充电时间从 5 小时压缩到 30 分钟,就这么一个 “又轻又快” 的改动,产品一上线就卖爆了,第一个月就卖了上千台。
02kin test
正浩为何能火到全球
很多人说正浩是 “赶上了露营热的风口”,但光有风口不够 。疫情后做户外电源的公司少说有几百家,为啥偏偏正浩能做到年入 80 亿?
1
选对赛道很重要
俗话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正浩选户外电源这个赛道,不是瞎选的,而是算准了 “痛点够痛、竞争够小”。
当时市面上的赛道分两种:一种是口罩、额温枪这种 “疫情红海”,门槛低、竞争大,赚的是快钱;另一种是户外电源这种 “小众痛点赛道”,虽然知道的人少,但用户需求是真的 —— 不管是露营、户外工作,还是家庭应急,都需要 “轻便、快充、大容量” 的电源,而且当时没人把这三个点做到位。
来源网络
王雷团队还特意做过调研:2019 年全球便携储能市场规模才 20 亿,但增速超过 50%,尤其是欧美国家,露营文化成熟,对户外电源的需求早就存在,只是没好产品。
后来的情况也印证了这点:疫情后露营热爆发,正浩的电源成了 “露营必备品”;而那些跟风做口罩、额温枪的公司,大多在半年后就没了订单。选对赛道,其实就成功了一半。
2
本土化运营
做跨境电商,不是 “把中国货卖到国外”,而是 “按国外需求改产品”。正浩正是做到了这点——根据当地需求改进产品,满足不同国家需求。
比如欧洲市场,用户特别看重 “环保认证”,正浩就专门申请了欧盟的 CE、RoHS 认证,还在电源里加了 “太阳能充电” 功能。甚至连插头都不一样:欧洲用两圆孔插头,美国用扁头插头,日本用两脚扁头,正浩直接在产品里配好对应插头,用户拿到手就能用,不用再额外买转换头。
这种 “本地化改造” 看着麻烦,但效果很明显 —— 欧洲市场的复购率比没改之前高了 40%,日本市场上线半年就冲进类目 TOP3。
3
精准而系统的营销策略
不只是在亚马逊投广告,是让用户帮你说话。
线上方面,他们找的不是 “大网红”,而是 “垂直领域 KOL”—— 比如 YouTube 上的露营博主,让他们拍 “用正浩电源煮火锅、给无人机充电” 的视频。这些内容很真实,看的人容易信,很多用户都是看了 KOL 测评才下单的。
线下也没落下:每年去参加 CES(美国消费电子展)、慕尼黑户外展,把电源摆在展台上,让用户亲手摸、亲手试。他们还做了独立站和私域,用户在独立站下单后,会被拉进社群,里面经常分享露营攻略、电源使用技巧,还会收集用户反馈。
4
品牌执行力
正浩的执行力,体现在两个地方:研发和供应链。
研发上,他们舍得砸钱 —— 每年把营收的 15% 投进研发,比行业平均水平高 5 个百分点。供应链上,他们在深圳建了自己的工厂,还和 10 多家核心零部件厂商签了长期协议 —— 这样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控制成本,还能避免 “断货”。
03kin test
普通卖家能学啥?
正浩的规模普通卖家学不来,但它的成功逻辑,不管是做跨境电商,还是开小店,都能用上。
1
选对赛道
很多卖家选品,一上来就搜 “亚马逊 Best Seller”,别人卖啥自己就卖啥,结果要么没利润,要么卖不出去。正浩的思路是 “先找用户抱怨的地方”,比如他们发现 “户外电源重、充电慢”,这就是痛点。
普通卖家可以去亚马逊评论区、小红书、Facebook 群组逛,看用户买东西时最常吐槽什么,比如卖收纳箱的,用户说 “太大了不好放”,那 “可折叠收纳箱” 就是机会。
2
做好本土化运营
很多卖家觉得 “本地化太麻烦”,其实不用大改,先做好 “基础适配” 就行:
首先是懂需求,了解每个国家的需求情况,消费者的喜好等,根据用户需求生产和改进产品。
其次是做好合规认证,比如欧洲要的欧代、VAT、EPR、 CE认证等,美国要求美代、 FCC、UL,这些认证必须有,不然产品根本上不了架。
最后就是不要忘记品牌执行,品牌是我们产品的唯一标识,有品牌不仅可以减少侵权风险,同时也能更获得消费者信任。
3
营销别单靠平台
正浩没只靠亚马逊,普通卖家更别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像做 KOL、玩社群、线下营销等等,让营销策略更加精准。
从大疆离职到年入 80 亿,正浩的故事听起来像 “创业神话”,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它没什么特别的技巧 —— 不过是选对了赛道,做好了本地化,搞对了营销,执行力够强。
对普通卖家来说,不用想着 “做成下一个正浩”,而是学它的底层逻辑。毕竟做生意的本质,从来都是 “帮用户解决问题,顺便赚点钱”。
正浩做到了,相信只要找对方法,普通卖家也能在自己的赛道里站稳脚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