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潍坊市博物馆成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网红打卡地”,7月份共计接待观众达14万余人,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0%。过去显得高冷的博物馆,如今持续走热,不仅为文化盛宴锦上添花,更为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增长点。

究其原因,是潍坊市博物馆通过保障服务、社教活动、宣传推广、科技赋能等多项举措,燃起了群众心中的那份“博物馆情”,为“博物馆热”持续输送“原动力”,真正实现了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的“双向奔赴”。

创新开启“嗨夜”长待机

面对暑期客流量的急剧增加,潍坊市博物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效,推出多项便民利民新举措,自7月1日起,全省首家、全国领先实施免预约参观制度,取消潍坊市博物馆馆区、十笏园馆区、风筝馆馆区的预约要求,市民群众可现场刷身份证进入,来时扫码即刻进,免去了繁琐的预约手续,解决了市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手机操作不便的难题,努力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优质的文旅服务。

同时,为分散客流,带给游客更好的参观体验,潍坊市博物馆每日延长开放两小时,时间至每晚19:00,增加了开放时长,实现了分流错峰的精细化参观管理。此外,还发动全馆干部职工到展厅一线服务,志愿者们更是不辞辛苦,无微不至地服务每位进馆观众。并配齐了服务设施,新增了阅览区、休息区,增设防暑设备和必要防暑药品、饮品,打造了安全、有序、温暖的参观环境。

主动“出击”博人气

潍坊市博物馆积极加大宣传力度,本着“主动策划、矩阵宣传”的理念,通过多种渠道、不同形式,利用电视台、报社、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围绕馆藏文物和24节气,为暑期的到来提前推广预热,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全馆创新打造了“博物潍坊”宣传品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面向社会大众连续推介了清蒋廷锡《果蔬图》卷、清道光五彩《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人物瓷瓶、清代画家李鱓的《荷鸭图轴》、明·荷叶玉洗等馆藏珍贵文物,并围绕二十四节气推出了相关文物微信视频报道6条,发布“潍博免预约”“百家筝鸣系列”“五脊六兽”“何以潍坊夏令营”短视频10余条,并在各大主流媒体上报道馆内动态信息200余条,在微信公众平台、馆网站发布信息40余条,传播潍坊优秀历史传统文化,提升了潍坊市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全面讲好“潍坊文物背后的故事”,传播好“潍坊文物的声音”,赋能“更好潍坊”建设。

科技融合建设寓教于乐“新天地”

当下正值暑期,潍坊市博物馆三个馆区精心设计开展了50余场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教活动,通过科学、全面的课程内容,充分锻炼了青少年临场应变和展示自我的能力,以寓教于乐的课程形式培养学生对博物馆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博物馆成为全市广大青少年的“第二课堂”。

包括暑期夏令营“追光少年团·小小讲解员”公益培训、“潍坊刺绣——杯垫制作”“七夕雅集:复原唐代煎茶和宋代点茶”“探寻十笏园之美——木质古建手作体验”“绘画课程 一窗一景:尽赏诗意园林”“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DIY描图上色体验”等,受到孩子和家长的踊跃报名和一致好评。

潍坊市博物馆坚持共建共享理念,强化馆企合作,积极利用科技赋能延伸服务触角,与歌尔创客合作实施了风筝馆XR数字体验空间项目,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儿童前往体验,实现营收140万元,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该项目通过元宇宙虚拟现实技术,将风筝文化与数字化的创新展示方式、交互方式结合,突破传统陈列展览静态体验模式,融合了更多的参与性、互动性、有趣性,实现了线上线下场景联动,给游客带来了多重体验感和互动感。

孩子们在此可以近距离学习风筝历史,感知特色风筝文化,欣赏技艺流程与传承,领略风筝文化所独有的艺术魅力。在VR体验乐园中,孩子们以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一人称体感姿态体验大象在非洲大草原的迁徙,恐龙在远古世界的行走,海豚、鲨鱼在海洋中的遨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吴昊 通讯员 张高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