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君主集权这个词,很多人或许都会感到陌生。因为这是一个学术用语,而不是一个历史事件。然而我认为,即使如此,很多人也应该听说过这个词。因为九年义务教育中,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就曾有过一句话,明清两代是中华历史封建王朝集权的巅峰。 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大部分都应该是受过教育的,自然也应该知道这句话。然而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想很多人应该并不清楚,因为教科书也没有做出解释,只是说出了这样的结论。所以今天我就用这篇文章,来为大家分析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君主集权这个词顾名思义,就是君主集中权力。这一点只要理解能力没有问题,都可以看出。值得分析的地方在于,君主有哪些集权的手段呢?而且这些手段还要是明清之前未曾有过,或者改进过的手段。否则明清两代,也就称不上君主集权的巅峰。 那明清两代采取了哪些集权手段呢?第一点便是鼎鼎大名的废除宰相职位。说起来宰相这个职位,在隋唐其实就已经式微。因为自隋唐开始,原来封建王朝的三公九卿制度,被改革成了三省六部制度。所谓三公九卿制度,顾名思义,就是十二位大臣与君主共治。

其中宰相为百官之首,权力最大。甚至在两汉时期,宰相要杀人,有时皇帝都拦不住。然而三省六部制度,却是将十二位大臣的权力,分给了三省和六部九个部门。其中宰相的权力被分成了三省,也就是说,原本属于宰相一人的权力,被一分为三。 这时虽然三省的长官也被称作宰相,但无论是地位还是权力,都不能与三公九卿制度下的宰相相比。而到了明朝,直接连一分为三的宰相都不要了。宰相的权力归于皇帝,皇帝自然是大大增加了自己的权力。当然,皇帝一个人要做三省官员的工作。

即使是朱元璋那样的工作狂也难以消受,所以明朝出现了内阁。而内阁虽然行使了宰相的权力,然而本质上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与三省长官都不能比,更不用说是宰相。至于第二个措施,则是厂卫机构的设立。宦官掌权在历朝历代并不罕见。 历史上有过三次宦官时代,明朝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次。然而明朝的写一次却有些与众不同,因为皇帝第一次将宦官用作特务用途。之前两次宦官时代中,宦官只是皇帝用来架空大臣的政治工具,而非特务。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其实想来也很简单。

当大臣被皇帝全面监控,那大臣除非不怕死,否则就不敢反抗皇帝。所以大部分官员理论上都不敢反对皇帝的意见,如果没有这个全面监控,那皇帝该不会有如此大的权力。因为这两个原因,明清便是君主集权的巅峰。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