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一迪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塔”)上海市分公司分别在浦东、徐汇分会场量身打造了“魔方塔”,为展客商和观众提供通信保障服务。塔身集各大运营商的通信设备于一体,还具备摄像监控、广告宣传、视频播放等功能,不仅融塔于景,更为城市建设注入更多活力。
助力监管近4.8亿亩农田秸秆焚烧行为,为50万平方公里林区提供防火预警服务,守护超7000万亩耕地、4700多条河道、2300多个水库……随着中国铁塔加快推进数实融合,近年来,中国铁塔近22万座“通信塔”变为“数字塔”,广泛服务于环保、林草、农业、国土、水利、交通、应急、政法等40多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成为数字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
利用社会存量资源,融塔于景
从乡村田野到繁华市区,到处都能看到耸立的通信铁塔,这些铁塔不仅能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更能完美融入周边环境,化铁塔于“无形”。
在上海世博公园,两个蓝色的“塔吊车”矗立在黄浦江边,见证着往昔工业“锈带”的蝶变和上海的城市变迁。
其实,它们的功能却并非这么简单——其中隐藏了上海铁塔的通信基站,不仅实现了科技与景观的完美融合,更是对共建共享的完美诠释。
“‘塔吊车’高大的结构和坚固的支撑体系,为通信设备的安装提供了理想的空间,同时我们把围栏改造成玻璃钢材料,有效提升了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覆盖面。”中国铁塔上海浦东新区分公司区域经理林佶说。
之所以要把基站融入塔吊,林佶解释说,是因为黄浦江边的信号覆盖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流量,而新建塔吊既不符合城市规划相关要求,又无法满足城市景观和风貌的协调性,所以将基站融入塔吊则是利用社会资源,改造“数字塔”的最优解。
作为一名基层“塔长”和土生土长的上海人,80后林佶负责浦东片区每个铁塔的“生老病死”。这些年来,他见证了世博公园从荒芜的乡野到如今鲜花盛开,也见证了铁塔的高速发展。
上海铁塔利用点多面广、站高望远的站址资源,依托全市3万多座基站,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智能感知设备等,发挥边缘算力网关、130多种AI算法的创新优势,联合申通地铁开展创新实践,成功打造了“视频监控+气象感知+无人机库”方案。
该方案能够获取站点周围人流信息、沿线保护区监控和气象感知数据,经过分析、清洗、优化后形成数字化治理成果,可应用于轨道交通日常维护保养、应急故障抢修、抢修人员及物资调度等智能化运营维护工作之中。通过辅助维护、调度、管理和决策,上海铁塔帮助申通地铁建立起全时、全域、全要素的智慧维保立体式综合气象观测体系。
为“小电驴”保驾护航,解决民生安全问题
充换电需求不断增加、电力扩容有上限……近年来,这类问题不断出现在许多社区日常管理中。在新时代上海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里,中国铁塔上海闵行区分公司给出了解决方案。
在居民小区,上海铁塔集中部署了低速电动车充电桩、换电柜,为大众提供集中、安全、快捷的充电服务。此外,上海铁塔还通过与通信基站、室分业务同进场、同施工、同交付,在满足人民群众通信需求的同时,解决大众安全充电问题,打造民生工程。
“对于我们外卖骑手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一天要工作10-12个小时,一个电瓶最多支撑4-5个小时。电瓶没电了直接在这里换电瓶,能让我们无缝衔接,大大节省了时间。”一位外卖骑手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上海市闵行区房屋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孙维表示,今年,上海市房管系统协同开展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攻坚行动,对尚未完成充电设施建设的住宅小区,根据小区客观条件和充电需求,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其中,闵行区今年计划在31个无场地条件小区因地制宜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
“上海铁塔倡导‘电动自行车智能充换电安全生态圈’新理念,根据不同人群的使用习惯,在实训基地展示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换电柜’的产品组合。其中,充电桩在电池过压、过充时会自动断电,以此来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行为,减轻管理负担;而针对外卖小哥等群体充电需求高、空闲时间短等情况,换电柜‘以换代充’,可以迅速让电动车‘满血复活’。”中国铁塔上海闵行区分公司季晓杰说,该基地创新试点的光储充换电智能系统每小时发电量可达14度,配合储能电池,极限供电1小时可达25度,最大限度使用绿色能源,实现智慧化管理。
季晓杰介绍说,2023年7月,闵行铁塔在区消防支队的专业指导下,协助完成了闵行北片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专项数据调研及“一小区一策”的制定。2024年,上海铁塔参与闵行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攻坚行动,协助开展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截至目前,闵行区内部署二轮充电端口达6000余个。
重大项目“共建共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在上海浦东机场附近的工地,记者走进地下19米深的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的施工现场。据了解,隧道内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接入设备多,且建设施工多为隐蔽工程,大大增加了设备运行维护难度。
中国铁塔上海分公司通信发展部高级经理陆蓓隽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中国铁塔将通过三维模拟仿真、物联网传感、大数据分析及AI算法技术,提升在该项目中网络的建设和运维能力,从而有效解决难题。
据介绍,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为东西走向,全长为68.6公里,地下里程更是长达52.803公里:一期项目从虹桥火车站出发,经过沪杭铁路外环线、七宝、华泾、三林镇、张江、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抵达浦东国际机场站,将于2024年12月正式运营;二期将延伸至上海东站,预计2027年建成开通。
“机场联络线将为上海浦东、虹桥两大交通枢纽之间的通行带来极大便利,最快只需要40分钟;与此同时,还让沿线居民出行变得更加便利,加强沿线重要功能区的轨道交通服务水平,为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上海铁塔通信发展部总经理何悦懿表示,机场联络线是全国首条地下运行的市域铁路线路,也是上海市最长的一条地下隧道线路,为通信网络的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而“共建共享”则提供了解决之道。
“由于机场联络线列车时速非常快,达每小时160公里,所以公司采用四根漏泄电缆、间隔300米开段的铺设方式,从而为乘客提供连续不间断的4G、5G网络信号覆盖。”何悦懿说,此外,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家运营商通过共享设备点位,不仅节省了空间和成本,便于后期检修,更有助于提前完成网络建设计划。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