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国军军官纷纷外逃。 由于底层军官能携带家属的名额有限,18军的上校军官易祥喊来勤务兵庹长发,托付他照顾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并承诺一旦有机会就接走她们。 庹长发向眼前这位大他5岁的长官兼大哥,郑重承诺:“你去一年,我就照顾她们一年;你去十年,我就照顾十年;你去一辈子,我就照顾他们一辈子。”

可是,易祥和庹长发都看不清未来的形势,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分别就是一辈子;更不知道这对年仅25岁的庹长发来说,又将意味着什么?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在家割草的庹长发在四川彭水老家被抓了壮丁。国民党军队为了保存实力,四处抓壮丁,把他们送往前线充当“炮灰”,14岁的庹长发被安排在壕沟里运送弹药。 身材瘦弱的他九死一生,任劳任怨,毕竟,抗日川军的铁血传说早已深入他懵懂的心灵。黄埔14期的易祥结业到任,担任18军某团上校军官。 看着瘦弱的庹长发在壕沟里摸爬滚打,恻隐心动,就把他留在身边做了勤务兵。

几年后,和庹长发一起被抓来的乡邻纷纷牺牲在战场上,只有他被易祥保护了下来。此后,他一直把易祥当作大哥对待。 所以,当易祥交代他照顾好妻儿时,他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背井离乡,留在湖南邵阳一个偏僻的山村照顾嫂嫂和两个侄子。 从小时候起,庹长发就喜欢听“关云长千里单骑送皇嫂”的故事。对忠义英雄的崇拜和敬仰,早已扎根他的心灵,他把对易祥的承诺当作终生的“事业”,坚守不移。 易祥走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清查”运动开始了。

由于易祥的国民党军官身份,他的妻儿受到极大的牵连。可每当她们受欺负的时候,身材瘦弱的庹长发都会挺身而出,挡在她们身前,受尽折磨。 人们开始质疑他和嫂子的关系,议论纷纷。为了证明和嫂子的清白,庹长发就在易家不远处搭了一个茅草房,含辛茹苦地守护着她们。 1979年,海峡对岸突然寄来一封信,时隔30年的易祥终于有消息了。 在来信中,易祥告诉妻子和庹长发他已另娶成家,暗示他俩以后结为夫妻、相依为命。然而,庹长发却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嫂子终归是嫂子,不能行不忠不义之事。” 就这样,哪怕没了兑现承诺的希望,庹长发依旧没有放弃。

2009年,嫂子陈淑珍去世后,庹长发继续守着易祥的两个儿子,一转眼就是66年。从青春的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的满头华发,庹长发一直把承诺看得比山重、比海深,即便终生未娶,也不曾埋怨。 2015年,已经92岁的庹长发实在太想家了。 家乡,一直是中国人的精神归宿,庹长发也希望在临终前叶落归根。通过热心的网友,易家兄弟联系到了庹长发在四川老家的侄子,老人这才回到故乡。 几个月后,这位一生未娶的现代版“关云长”,终于卸下重担,在家乡与世长辞。

庹长发没有上过学,也没有读过书。 但他却在耳濡目染“关云长千里单骑送皇嫂”的过程中,形成无人可撼的忠义价值观,汇流入支撑起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脊梁。 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仗义每多屠狗辈,男儿一诺重千金。 庹长发老人用66年的守护,向世人证明,承诺之重虽春秋不改,忠义之心固泰山敢当! 在中华文化中,关羽以为人忠义、知恩图报、信守承诺的品格和气质誉满乾坤,汇集了儒家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

对注重道德修养的中国人来说,关二爷的形象不仅满足了普通人对英雄的崇拜心理,也寄托了时代对普世道德标准的期冀。 所以,很多重情重义的人家,经常会摆放关羽的画像,以示崇拜和敬仰。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庹长发老人平凡而伟大的壮举,像洪钟大吕震撼着世人。 2016年,无数得知这位老人事迹的朋友,在老人去世后纷纷前去缅怀、瞻仰,向当代“关云长”致敬! 君子以“义”为质,以“仁”立世。请问,你被这位老人感动了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