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骑行爱好者在公园骑行。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新京报社论
据报道,近日,武汉市东湖绿道发生一起自行车相撞事件,其中一位车主称其车辆价值10万元。此事涉及赔偿金额和绿道骑行的安全问题,引发多方关注。
而这并非一起孤立事件。早在今年5月份,在温州曾发生一起类似事件,一名骑友不小心碰倒了一辆高档自行车,遭遇高达38148元维修费用的索赔,一度引发社会热议。
自行车索赔事件,本身属于没造成什么严重后果的市井新闻,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核心还是因为同时撞车了“骑行”和“天价自行车”两个新兴事物。在这一背景下,相关各方又没有足够精神准备,以至意见不一,产生纠纷。
中国是自行车大国,对作为交通工具的自行车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天价自行车”碰撞事故却是发生在全新的场景下。
近年来,骑行运动盛行,公众对自行车的运用不再限于交通目的,更多的是健身、休闲和愉悦自我,这导致部分有能力的消费者有动机购置更高档的自行车骑行上路。这属于一种消费升级,但社会各方还没有对这种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后果做好足够准备。
就普通路人而言,大部分人对生活中存在高价自行车的情况知晓不多,几乎没有任何风险防范意识,人们开车上路还有意识避让豪车,奔驰宝马都认识,但很少人认识豪华自行车品牌。
就行业而言,由于高端自行车市场极为狭小,导致从定价到维修费用都不够透明,一旦遇事很容易产生纠纷;就保险保障而言,一般大型保险公司主要都聚焦在骑行者的人身意外险,自行车车损几乎没有涉及。
而一些相关公共场所对此也罕有预案,比如,像东湖绿道这类人流大的公共休闲区域是否应对竞速自行车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或设立专门的车道。
有声音呼吁保险行业应当及时查漏补缺,面对新兴事物尽快推出创新险种,以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在媒体的调查中,在大部分主流保险公司都没找到自行车车损相关的险种。难点在于该险种市场过于小众,再加上当前市场缺乏统一的定损标准,导致保险公司赔付压力巨大,很难达到盈亏平衡点。
不过,换个角度看,小众市场即便亏损规模终究有限,却可以提升保险公司的服务上限,赢得消费者更多信赖。而且,随着骑行成为年轻人运动新潮流,小众市场基础不断扩大,相信这笔账聪明的保险公司拎得清。
毫无疑问,消费升级或技术进步本身是好事,但也常会打破既有均衡局面,引发碰撞。就像大家都骑几百元的普通自行车,路上新冒出几辆“天价自行车”就容易给周边造成压力。
但这种均衡不断被打破与建立实乃社会常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在保险纠纷解决机制上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缓解矛盾的作用。
对此,一方面,人们应当保有适当耐心,理解围绕新事物、新现象建立新配套制度需要一个时间周期;另一方面,社会管理者亦应看到,围绕新事物产生的影响往往不局限于新事物本身,而是其所带来的舆论冲击。
现实中,人们在生活中与“天价自行车”发生碰撞事故的概率并不大,但因其引发的围绕贫富差距、路权强弱、生活境遇等的碰撞与激辩却极易发生。
从这个角度讲,积极推动解决好“天价自行车”碰撞事故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仍值得重视。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刘越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