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科学进展》期刊发了个挺重磅的研究,一下子把“性别和寿命”的事儿说透了。
这个研究拢共涉及1176个物种,里面有528种哺乳动物、648种鸟类,是目前为止关于动物成年寿命性别差异最全面的考察了。
结果挺有意思,哺乳动物里雌性普遍比雄性活得久,鸟类却正好反过来,说实话,之前我还以为寿命主要跟吃喝、环境有关系,没想到性别背后藏着这么多门道。
性染色体:藏在基因里的“长寿备份”
要解释这差异,得先说说性染色体,德国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费尔南多·科尔切罗,带领团队做了这项研究。
他们验证了一个叫“异配子性别假说”的理论,简单说就是“有两条相同性染色体的性别,活得更稳”,哺乳动物里,雌性是XX染色体,雄性是XY染色体。
科尔切罗解释得挺明白,如果X染色体出了有害突变,雄性只有一条X,没备份,这突变就会直接影响寿命;雌性有两条X,一条坏了另一条能顶上。
本来想这只是个理论推测,后来发现研究数据完全能对上,哺乳动物雌性平均比雄性寿命长不少,鸟类的情况就反过来了。
鸟类里雄性是ZZ染色体,雌性是ZW染色体,按假说推测,雄性鸟类该更长寿,研究结果还真如此,雄性鸟类平均比雌性活得久。
不过科学这东西就怕例外,研究里发现猛禽类不按套路来,动物园里的雌性猎鹰、鹰,明明是ZW染色体,却比雄性活得长。
而且这些雌性猛禽体型更大,还常参与领土防御,按说消耗更大、寿命该更短才对,科尔切罗说这“令人费解”,我也觉得纳闷,看来光看染色体还不够,得琢磨琢磨其他因素。
咱人类其实也有点类似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之前有数据,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些。
虽然人类受生活习惯、医疗条件影响大,但不少学者觉得,X染色体的“备份”功能可能也是底层原因之一,跟哺乳动物的情况能呼应上,这点还挺有意思的。
聊完染色体这茬,咱再说说交配这事对寿命的影响,毕竟动物们为了繁殖,可没少下功夫,这些功夫会不会影响活多久呢?
交配竞争:雄性为“脱单”付出的寿命代价
研究里有个挺明显的规律:在不是一夫一妻制的物种里,雌性哺乳动物的长寿优势更突出。
就拿埃塞俄比亚阿瓦什国家公园的狒狒来说,雄性为了争交配权,经常打得你死我活;雌性就不用掺和这些,安安稳稳过日子。
结果就是雌性狒狒比雄性活得久不少,科尔切罗说,雄性为了吸引配偶,会发展出很多“高耗能”特征,比如长更大的体型、长鹿角这种华丽的东西,还要跟其他雄性打架。
老实讲,这么折腾下来,体能消耗大不说,还容易受伤、感染,寿命缩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就像咱们常说的“为了面子活受罪”,只不过动物是为了繁殖机会。
雌性在配偶选择上就聪明多了,她们不搞武力对抗,而是靠展示健康状态,比如毛发光不亮,或者展示育儿能力,比如会不会筑巢,来吸引雄性,这种竞争方式不用拼体力,消耗小,自然对寿命影响小。
就拿狮子举例,雄性为了守领地、争配偶,平均寿命也就10到14年;雌性主要负责捕猎和带娃,平均能活15到18年,差距一下就看出来了。
还有个果蝇实验能佐证这点,2024年《进化生物学》期刊上有个研究,人为增加雄性果蝇的交配竞争压力,比如让它们待在种群密度高的环境里,结果这些雄性果蝇寿命缩短了不少,雌性果蝇却没受啥影响。
这说明不管是哺乳动物还是昆虫,雄性为交配竞争付出的寿命代价,好像是个普遍现象。
说完交配竞争,还有个更反常识的点,就是育儿和寿命的关系,按咱们常识想,带娃多累啊,肯定特耗身体,寿命该短才对,但研究结果正好相反。
研究里提到一个“生殖成本假说”,说雌性要怀孕、生孩子、带娃,能量投入大,应该寿命短。
可实际数据不是这样,不管在动物园还是野外,负责育儿的雌性动物,反而比雄性活得久,科尔切罗也说这“看似不合常理”,但从进化角度想就通了。
毕竟要把幼崽养大,让它们能自己繁殖,育儿的那个性别得活得够久才行,要是育儿的早早就没了,幼崽很可能活不下去,物种就没法延续了。
如此看来,进化更看重“把娃养大”这个结果,哪怕过程累点,也得让育儿者活得久些,而且野外环境里,这种性别寿命差异更明显。
研究分析了110个物种的野外数据,发现野外雌性哺乳动物比雄性活得久的差距,比动物园里大。
为啥呢?因为野外有恶劣天气、没吃的、还有天敌这些压力。
雄性本来就因为交配竞争处于“劣势”,再加上这些外部压力,寿命就更短了;雌性因为要带娃,进化出了更强的适应能力,比如找食物更高效、躲天敌更谨慎,所以寿命优势更突出。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的生态学家佐伊·西罗科斯塔斯评价这研究,说它让咱们明白,寿命性别差异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马里兰大学的杰拉尔德·威尔金森也觉得意外,他说交配系统、性别体型差异居然能解释大部分寿命变化,而且就算在动物园这种受控环境里,这些进化因素还在起作用,说明这些生存策略早刻在基因里了。
总的来说,这个涵盖1176个物种的研究,把哺乳动物雌性长寿的原因说透了:染色体的“备份”功能是基础,雄性为交配竞争付出的代价、雌性为育儿进化出的长寿策略是关键。
这些发现不光让咱们更懂动物的进化逻辑,对人类也有参考意义,比如咱们能意识到,过度竞争可能会影响健康,家庭里的关怀或许对长寿有好处。
说实话,看完这研究我挺感慨的,原来不管是动物还是人,寿命背后都藏着这么多进化的智慧。
未来要是能再深入研究基因、行为、环境怎么相互影响,说不定还能解锁更多长寿密码,到时候对咱们人类健康肯定更有帮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