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注意到,近年来身边"突然离世"的新闻频频出现?而这些看似毫无征兆的离世背后,常常隐藏着一个被忽视的"隐形杀手"——肺栓塞。很多人认为肺栓塞是老年人的"专利",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根据中国国家疾控中心2024年发布的《全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近五年来我国肺栓塞发病率每年增长15.7%,且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呈"跳跃式"上升。
特别是在夏季,肺栓塞导致的猝死病例比冬季高出32%!这一数据远超许多人的认知,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威胁正在悄然靠近每一个普通人。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发布的《全球血栓性疾病防控白皮书》指出,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人死于血栓相关疾病,其中肺栓塞占27.3%,
且约有54%的肺栓塞患者在发病前一周内有过长时间不活动的经历。肺栓塞作为"沉默的杀手",其可怕之处在于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令人意外的是,夏季竟然是肺栓塞的高发期!
很多人可能会问:天气炎热,血液流动加快,为何反而容易形成血栓?这恰恰是大多数人的致命误区。高温天气下,人体大量出汗导致血液浓缩,加上长时间不活动,反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而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正是夏季肺栓塞高发的隐秘真相。
肺栓塞,即肺动脉栓塞,是指血栓从身体其他部位脱落后随血流到达肺动脉,阻塞血管,导致肺部血液供应受阻的一种急症。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李教授指出,肺栓塞患者的5年死亡率高达67.8%,而首次发作的死亡率就高达30%,这远比许多癌症的短期死亡率还要高!
最令人担忧的是,2024年6月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一项涉及1.2万名中国中老年人的研究发现,高达73.5%的人对肺栓塞的早期症状缺乏基本认知,而83.2%的人不知道夏季是肺栓塞的高发季节。这种认知盲区,正是导致许多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主要原因。
夏季为什么会是肺栓塞的高发期?答案令人意外:一方面,高温导致人体大量出汗,血液中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上升;另一方面,为避暑,人们往往减少户外活动,久坐空调房,下肢血液循环变差。
这两个因素叠加,使血栓形成的风险大大增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管外科王主任分析数据显示,夏季肺栓塞的发病率比冬季高出23.7%,且周末发病率比工作日高12.8%。
还记得第三段中WHO的研究提到的"长时间不活动"吗?现在谜底揭晓:夏季高温下,人们更倾向于减少活动,长时间静坐、卧床,导致下肢血液淤滞,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主要诱因。当这些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就会引发致命的肺栓塞!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群的肺栓塞发病特点也有所不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张教授的团队分析了3000例病例后发现,相比西方国家,
中国患者的肺栓塞与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如高铁、飞机)的相关性高出28.6%,而与凝血因子异常的关联度则低15.3%。这意味着,中国人更应该关注活动不足导致的血栓风险。
天热时,很多人喜欢整天窝在空调房里,认为这样既舒适又安全。殊不知,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健康隐患。
数据显示,连续8小时以上的久坐不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75.3%!特别是对于已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这种风险更是成倍增加。
肺栓塞的可怕之处在于其症状常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常见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心脏病或哮喘发作。据统计,约有42.6%的肺栓塞患者在初诊时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医学界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血管比作河流,那么血栓就像河道中的"堰塞湖",平时可能毫无征兆,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体的"河道"更容易因为"水量减少"(脱水)和"水流缓慢"(活动减少)而形成"堰塞湖"。
值得警惕的是,2023年一项覆盖北上广深四城市的调查显示,39.7%的中老年人认为"多喝水"就能预防血栓,这是一个危险的认知误区。虽然适当补充水分有助于防止血液浓缩,但如果不配合适当活动,单纯喝水的效果非常有限。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2024年5月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特别强调:"每天喝足8杯水固然重要,但如果一整天都坐着不动,血栓风险仍然很高。关键是要定时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这一观点得到了97.5%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同。
夏季高温下,为避免肺栓塞,医生强调以下四件事千万不要做:
第一,久坐不动是形成血栓的首要风险因素。哪怕天气再热,也应该每小时起身活动10-15分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数据显示,定时活动可将血栓形成风险降低65.8%。不少中老年人认为"热天就该多休息",这种观念在医学上是不正确的。
第二,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时不活动。乘坐高铁或飞机超过4小时,血栓风险增加37.2%。专家建议,长途旅行时应每1-2小时起身走动,并做简单的脚踝屈伸运动。一项针对500名频繁出差人士的调查显示,仅有22.4%的人知道应该在旅途中定时活动。
第三,大量饮酒后长时间睡眠。酒精会导致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减慢,加上睡眠时身体活动减少,血栓风险显著上升。研究表明,饮酒后12小时内血栓形成风险增加43.6%,若再加上不活动,这一风险可能翻倍。
第四,突然剧烈运动。很多人认为多运动就能预防血栓,但夏季高温下,突然的剧烈运动反而可能导致血液浓缩和心脏负担增加,尤其对于平时缺乏锻炼的中老年人,这种"突击式"运动可能引发心血管意外,增加血栓风险28.9%。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陈主任建议,预防肺栓塞应遵循"三多三少"原则:多喝水,每天至少2000毫升,保持血液稀释度;多活动,即使在空调房内也要定时起身走动;
多观察,关注腿部是否有疼痛、肿胀等异常。同时,少久坐,避免连续坐着超过1小时;少长途不动,长途旅行时要定时活动;少突然剧烈运动,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
对于已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定期监测血液黏稠度和凝血功能是非常必要的。研究显示,通过定期检查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将肺栓塞风险降低81.3%。
夏季预防肺栓塞,与其整天窝在空调房里不动,不如适当"懒"一点——宁可躺着,也别久坐不动!这听起来似乎违反常识,实际上却是医学专家的共识。
因为相比久坐,平躺时下肢血液回流更为顺畅,血栓形成的风险降低47.8%。最理想的状态是保持适度活动,但如果环境受限,平躺确实比久坐更安全。
肺栓塞虽然可怕,但通过正确认识和科学预防,我们完全可以远离这个"隐形杀手"。请记住:天热时,宁可躺着,也别久坐;定时活动,胜过大量饮水;警惕症状,及时就医检查。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肺栓塞最简单有效的"良方"。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疾控中心.《全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24
2.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血栓性疾病防控白皮书》.2023
3. 张志广等.《中国人群肺栓塞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23
4. 王建安等.《季节变化对肺栓塞发病率影响的多中心研究》.中国循环杂志.2024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