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会帝王上台即位的第一件大事是什么呢?是勤政爱民还是夜夜笙歌?又或者妻妾成群还是操持国事?都不是。 不论是有德明君还是无道昏君,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势,第一件大事多数都是寻找一块风水宝地,举国之力为自己修建陵墓,成为百年后的归宿之所,风光大葬后也要万古长青。 如果那块风水宝地上原先已经有了墓主人,皇帝可以用各种借口或拆或迁的方法霸占这块坟地,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必竟,谁的拳头大谁才有道理! 今天咱们来说说历史上的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不过他不是为了风水宝地,而是对古代陵墓中的其它宝贝打上了主意。

爱新觉罗.弘历(公元1711年~公元1799年),满清第六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雍正第四子,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活到87岁),居位60年,实际掌权63年,年号“乾隆”。 乾陵帝晚年自号“十全老人”,为君眼光极高,自傲自信,认为自己终生成就卓著,无帝能及;他一生东征西讨,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重视社会经济发展,与祖父康熙共同缔造的“康乾盛世”,将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推上了巅峰。

乾隆凡事都要追求尽善尽美,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人生态度,满清王朝才迎来它灭亡前最后的盛世繁华。 在建修自己百年后安息的帝陵,这位传奇帝王也不含糊。清裕陵,占地规模广阔,外观雄厚磅礴,内部精巧合理,陵寝的每一处细节都要求尽善尽美,也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裕陵突破了满清帝陵的传统规制,各项费用超出了工程预算,总计数额高达近200万两白银。不过按照满清当时的强盛程度,这些费用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也正是因为国库充裕,国力巅峰,乾隆派人全国各地遍寻珍贵的木料,不惜耗费巨资大肆收购,以作为裕陵地面殿宇的建筑材料。 要知道当时的交通还不便利,这些木料经过水运陆运车马运,万里迢迢的送入了北京城,其中经历过多少千辛万苦,耗费了多少人力财力?真的是劳民伤财。 然而这些都不入“十全老人”乾隆帝的法眼,他最满意的,其实是明十三陵中明成祖朱棣长陵地面建筑祾恩殿中的金丝楠木大柱。

金丝楠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生长周期长,质地坚硬,盛产于云贵川等地。特别是四川出产的金丝楠更是楠木中的精品,表面光泽,木料气味清香怡人,纹理直而且结构细密,不易变形开裂,虫蚁不侵。历朝历代的古老殿堂中都有它的影子,是建筑中的极品材料。 当时中国最大的由金丝楠木建造的殿堂就是明长陵祾恩殿,这便让乾隆爷怦然心动,但碍于满清入关时未坐稳江山,为了安抚前明遗老,安定局势并保护前明的帝皇寝陵,初年便颁布了任何人都不得盗取明代皇陵的法令,又经过纪晓岚等朝中重臣的竭力劝阻,这才不情不愿的打消了这位爷欲拆毁长陵祾恩殿的可怕想法。

但乾隆将目光又转向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永陵上。前文曾提到过,明代嘉靖是以荒唐和糊涂而出名的皇帝。但这朱厚熜同学也是和乾隆一样,在修建陵墓一事上却精明至极。明永陵的规模和建造水平也超过了前代皇陵,永陵享殿的结构全部是上等金丝楠木,殿内芳香四溢,令人回味。 乾隆这个人精怎能放过尽是楠木的永陵,终于让他想出一个掩耳盗铃的办法。 公元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清廷下旨让工部尚书金简和户部侍郎曹文埴负责修葺明十三陵的工程。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明十三陵由于当年建筑设计结构合理,到如今依然是风彩卓越,只有永陵的局部需要修葺。金简和曹文埴二人深谙乾隆帝的心意,以金丝楠木采伐殆尽为由,上奏申请将长陵和永陵的地面建筑“拆大改小”,缩小规模。乾隆自然龙颜大悦,这么做不止让明十三陵焕然一新,剩余的金丝楠木又可以被乾隆挪做他用,两全其美啊!

事后,乾隆为了堵住天下人的口舌,给自己找了块遮羞布,自导自演了一出“发配江南”的闹剧,给自己和朝臣们找了个石阶下,也为他的执政历史增添了不光彩的一笔。 经过修缮的永陵不仅大规模缩水,建筑质量也没有了保证,造成了“豆腐渣”工程,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吹雨淋后,祾恩殿和祾恩门在民国时期相继坍塌,明十三陵再不复当年的雄伟高峻,寂灭在了历史的岁月长河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